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在文化軟實力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今天,文創產業正以其“小而美”的形態,承載著“大而強”的使命,這一理念也在重塑著濟南的文化表達與經濟肌理。
近日,從讓人饞哭的“油旋兒”公交車卡到市博驚艷亮相的粉彩三孔葫蘆瓶立體冰箱貼,從“泉錦鯉”文創的一鳴驚人到濟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聯合體的成立,可以看出濟南的文創產業正經歷著一場靜水流深又波瀾壯闊的蛻變。這些看似“小”的創意產品與舉措,正匯聚成撬動城市文化認同、產業升級與品牌傳播的“大”能量。
方寸之間見乾坤:濟南文創的“破壁”實踐
文創產品的本質,是城市文化基因的現代轉譯。濟南,這座浸潤在泉水里的古城,有著“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的深厚積淀,卻也面臨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脫節的困境。比如,博物館里的殿堂文物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黃河岸邊的非遺技藝如何擺脫“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
答案在濟南文創產業的創新實踐中逐漸清晰,通過解構、重組、再生的方式,將地域文化中最具辨識度的元素——泉水的靈動、名士的風骨、非遺的厚重、煙火的幸福,轉化為符合當代審美與實用需求的產品,讓文化從典籍、博物館、景區中“走出來”,融入日常消費與情感體驗。

近日,濟南公交推出的油旋兒公交車卡,讓舌尖上的“泉城記憶”駛入人們的日常。創意破壁在于承載千年魯菜韻味的傳統小吃“油旋兒”,變身為市民高頻使用的公交卡。尤其設計師巧妙捕捉油旋兒螺旋酥脆的形態特征,輔以溫暖的金黃色調,將具象美食轉化為功能性與審美性兼具的日常物品。
這張小小的公交卡,超越了單純的通勤工具屬性,成為濟南飲食文化最生動的移動廣告牌。每一次刷卡都在無聲訴說著城市的故事,喚醒市民味蕾記憶的同時,也向八方來客傳遞著“舌尖上的濟南”魅力,是文化“活態傳承”與“場景融入”的絕佳示范。
與此同時,濟南市博物館的四款全新文創產品驚艷亮相,同樣吸引了眾多目光。例如,以館藏清代粉彩三孔葫蘆瓶為原型創作的微縮立體造型冰箱貼,瓶身的精致紋路與吉祥紋飾被完美復刻。銅鸮卣透光書簽的設計更是別出心裁,當光線透過書簽,仿佛能看到古代的智慧在文字間流淌,讓每一次閱讀都浸潤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
可以看出,無論是油旋兒公交車卡,還是博物館文創產品,它們都承載著濟南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通過創新的設計和表現形式,拉近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距離,讓更多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聚合裂變:構建文創產業的“熱帶雨林”生態
濟南文創的蓬勃發展,非一日之功,亦非單點突破。其背后是一套日益成熟的產業生態支撐系統在協同發力,如同精心培育的“熱帶雨林”,為各類創意種子提供茁壯成長的沃土。
7月4日,“泉”在濟南過暑假暨文創設計大賽宣推活動在山東博物館成功舉辦,為濟南文創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動中發布的“泉錦鯉”IP 形象成為一大亮點。這一形象以錦鯉為主造型,巧妙融合了趵突泉、荷花等濟南的地理標志元素,既彰顯了“濟南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 的城市基因,又傳遞出“好運泉城”的美好祝愿與“泉迎四海”的開放誠意。

其實從經濟學視角看,文創產業是典型的“輕資產、高附加值”領域。一塊普通的泥巴,因融入龍山黑陶的技藝便身價倍增;一張尋常的卡片,因鐫刻網紅打卡圖案便成為城市名片。這種價值躍遷的背后,是文化賦予的情感溢價與創意創造的經濟增量。濟南文創產業的崛起,不僅為傳統制造業注入文化靈魂,更催生了“IP開發+生產制造+線上線下銷售”的全鏈條新業態,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中開辟出獨特賽道。
比如,此次活動正式成立的濟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聯合體就極具代表性。創新聯合體的學術顧問專家來自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全球知名高校,首批成員單位包括深圳景之藍、前海手繪、香港文創圈(中國)等國際文創領域的領軍企業。可以說,新成立的聯合體是濟南文創產業生態升級的關鍵樞紐。它打破藩籬,將高校智庫、文博資源、制造供應鏈、市場渠道以及資本力量有機整合,改變文創產業以往“單打獨斗”的模式,助力濟南文創產業邁向“集群發展”的新征程,也為濟南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道阻且長:濟南文創進階的挑戰與破局
盡管勢頭喜人,但濟南文創產業要真正釋放“大大能量”,仍需正視并突破多重瓶頸。
相較于故宮文創、敦煌文創等已形成全國性乃至國際影響力的超級IP,濟南文創整體品牌辨識度、市場號召力仍有差距。此外,很多產品仍停留在對文化元素的簡單復制或生硬嫁接,例如直接將景區圖片印在馬克杯上,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度解讀、現代表達與實用功能的巧妙融合。
也就是說,濟南需要加強創新深度,避免文創“貼圖式”同質化。只有既懂濟南文化、又有國際視野,打造現象級爆款產品和持續性的整合營銷傳播,才能讓品牌聲量從“泉城”走向“中國”。
從一枚“油旋兒”公交卡的溫暖觸感,到博物館里科技賦能的泉水幻影;從設計大賽圖紙上躍動的青春靈感,到聯合體會議室里激蕩的智慧火花。濟南的文創產業,正以其獨特的“泉城”稟賦和開放創新的姿態,匯聚涓滴之力,奔涌成勢。
“小小文創”的能量,在于它以最柔軟的方式,穿透時間的壁壘,連接歷史與當下;在于它以最親切的姿態,融入生活的肌理,點亮日常的詩意;更在于它以最澎湃的活力,驅動產業的變革,塑造城市的未來。
當源源不斷的創意活水,與這座千年泉城的深厚底蘊持續激蕩,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文化更繁榮、產業更蓬勃、生活更美好的新濟南,正由這些“小小”的創意火花,一步步“點亮”。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娜
山東省2025年普通類常規批第1次志愿投檔情況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