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于琳琳
責任編輯:高娜
大明湖景區西南側遐園內,一處擁有紅色外墻的建筑靜靜矗立。正門上方書有“奎虛書藏”四個大字。這座風格別致的建筑,見證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80年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山東戰區受降儀式就在這里舉行。“強寇低首、河山光復”,從此齊魯兒女揚眉吐氣。
奎虛書藏。圖源:視覺中國
奎虛書藏。圖源:視覺中國
遐園毀于日軍攻擊
遐園,建于清宣統元年,是當時的山東圖書館。當時頗負盛名,有“南閣(天一閣)北園(遐園)”之譽。到1916年,遐園藏書已達13萬卷,但1928年遭日軍攻擊,遐園被毀。第二年在館長王獻唐主持下重建,但于1937年再次被焚。今日能夠見到的是1935年10月建成的奎虛書藏。這里目前仍然是山東省圖書館國學分館所在地。
奎虛書藏坐西朝東,平面為山字形,紅墻砌磚,平頂,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頂部女兒墻做疊落狀馬頭墻處理。“奎虛”取古天象之說,“奎星主齊,虛星主魯,奎虛者,齊魯分野也”,意在涵蓋齊魯之精華。
遐園。圖源:視覺中國
奎虛書藏。圖源:視覺中國
受降儀式推遲,意在一雪前恥
步入奎虛書藏,可以看到很多市民在此借閱圖書。
時間回到8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簽署投降書,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并將中國受降范圍劃分為16個地區。12月27日,適為濟南淪陷八周年之日,濟南、青島、德州地區受降典禮在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部大禮堂隆重舉行,此禮堂即山東省立圖書館奎虛書藏大閱覽室。
奎虛書藏。圖源:視覺中國
濟南、青島、德州受降主官為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延年中將。日軍投降部隊為四十三軍及所轄獨五旅、獨十二警備隊,獨十一旅及海軍陸戰隊(集中青島),四十三軍,四十七師、獨九、十一警備隊(集中濟南),由日本四十三軍司令官細川忠康中將代表簽降。
李延年受命為濟南、青島、德州地區受降主官后,即派其副司令楊業孔赴濟南。9月16日,楊業孔等一行飛抵濟南,在大明湖畔的山東省立圖書館設立了前進指揮所。從17日起,日軍即遵令將各項表冊呈送指揮所,并派主管人員到指揮所,分別報告各項情況及準備繳械事宜。山東境內日軍分別向濟南、青島、德州集中,準備聽命繳械。由于當年的12月27日是濟南淪陷8周年紀念日,李延年決定將受降儀式推遲至此日舉行。
日軍簽降代表獻上佩刀以示解甲投降
1945年12月27日上午9時,各方代表到達會場。10時,濟南、青島、德州地區受降典禮在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部大禮堂(即山東省立圖書館“奎虛書藏”一樓大閱覽室)隆重舉行。
簽字命令書共四份,兩份為正本,兩份為副本。中方代表李延年于命令書上簽字,簽畢即由梁棟新將簽字命令書正副四本手交日方代表細川忠康,并言“此為副司令長官交予貴官之第一號命令,希望貴官徹底了解,徹底奉行,并以最迅速之方法,轉達所屬部隊,一體奉行”,細川忠康等均起立接受。
日軍簽降代表寒川吉溢向中方代表鞠躬,呈獻受領證書
細川忠康接受命令后,捧讀一遍,即在命令書及受領證上簽字并加蓋官章,簽字畢,即留副本兩份,將正本兩份由寒川吉溢送還受降主官李延年。寒川至受降主官前,行一鞠躬禮,雙手將命令書遞上,即回原位。李延年檢閱簽字及官章后,向簽降代表發問,曰:“對命令是否完全了解?”簽降代表全體起立,由細川中將答稱:“完全了解,并絕對服從。”
然后,日軍簽降代表全體起立,摘下佩刀,齊赴受降主官席前行禮,將佩刀獻上,表示解甲投降。最后,引導官引導五名簽降代表退席,參謀處第一課長董士明上校代表受降主官相送。至此,受降典禮乃告禮成。
日軍簽降代表向中方代表獻佩刀
典禮出席各受降主官及觀禮來賓簽名
日軍交納各種武器之飛機、大炮
李延年帶領全體觀禮官員,鼓掌慶祝勝利,并由李延年發表勝利后的演說。他當即寫下了“我武維揚”四個大字,即“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中華民族揚眉吐氣”之意。
如今,在奎虛書藏樓內,設有“永奠和平——濟南青島德州地區受降展”,陳列著受降儀式的歷史照片和相關文物,其中就包括日軍投降時所獻佩刀及儀式結束后李延年寫下的“我武維揚”匾額。
當年舉辦受降儀式的禮堂仍是省圖書館的閱覽室。“奎虛書藏”歷經多次修繕,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整體結構與當年保持完全一致。現在年均接待到館讀者22萬人次。
承載齊魯文脈靜默矗立的奎虛書藏,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也激勵著人們不忘歷史,勇毅前行。
奎虛書藏樓內的“永奠和平——濟南青島德州地區受降展”。圖源:視覺中國
(海報新聞編輯 孫翔 資料來源:大眾日報、海報新聞、齊魯晚報、濟南市文旅局等)
初審編輯:于琳琳
責任編輯: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