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
《我在濟南剛剛好》濟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編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自1982年出版的《濟南風情》始,多方面介紹當代濟南的圖書可謂多矣。其著眼點不外乎推動旅游、招商引資、講述市情。以延攬海內外人才來濟工作生活為出發點編纂出版圖書,《我在濟南剛剛好》則是第一本。這本書是由濟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寫,濟南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此可知,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才工作對于一個城市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意義,亦可見濟南市委、市政府招賢之誠懇,納才之迫切。
《我在濟南剛剛好》目錄
全書分為七章,向海內外人士全面介紹了濟南的地理、產業、交通、科技、文教、歷史、景觀、市政建設、民俗生活等諸多方面,尤其是詳細講解了對來濟各類各層次人才的各項扶持、服務政策。一本口袋書,體量不大而內容豐富,文字、照片、圖表、二維碼皆備,既如從山陰道上行,使人應接不暇,又條目井然,查閱便捷。這不僅對外地人來說,是一部當代濟南的小型百科全書,即使我這樣專注研究濟南文史十多年的土著,閱讀中也時時有意外之驚奇,許多內容聞所未聞,不僅慨嘆濟南變化之日新,發展之月異啊!
《韓詩外傳》云:“夫太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也?!比瞬帕鞅貙硇畔⒘?、技術流、資金流;新市民也必將帶來新理念、新文化、新事物。一個地方唯有吸納八方人才,才會增添活力,破除禁錮,引發突變,實現持續躍升。我曾選出自古至今濟南十大贊美語,包括濟南人耳熟能詳的“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唐代杜甫),“齊多甘泉,冠于天下”(宋代曾鞏),“濟南瀟灑似江南”(宋代黃庭堅),“有心長作濟南人”(金代元好問),“濟南山水天下無”(元代于欽),“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代劉鳳誥),“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代劉鶚),“泉城自古是詩城”(當代徐北文)等,10條里竟沒有一條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的作品。這足以說明,建城之初的濟南之所以發展成今天的濟南,今天的濟南要想書寫明天的輝煌,離不開外地人才的大量涌入。
2025年8月22日《我在濟南剛剛好》新書發布會在山東書城舉行
對外地人才來說,《我在濟南剛剛好》有很強的實用性,這是它顯性功能,而它還有隱形功能,即字里行間蘊含著濟南的文化精神,或者叫濟南人的價值觀,外地人才在閱讀、使用這本書時,會不同程度地感受到。
講到濟南人的價值觀,我認為其中應有兩個主題詞。
一是“包容”。民國時期的濟南籍學者張天麟在《論山東人的性格》一文中說:“山東人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長子?!碑敶麣v史學家錢穆在《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說:“若把代表中國正統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臘,則在中國首先要推山東人。自古迄今,山東人比較上最有做中國標準人的資格?!卞X穆還對人說:“中國文化的歷史精神,就是道德的精神,而山東人可說是中國道德精神的代表?!?/p>
濟南位于中原文化與東夷文化、齊文化與魯文化交匯相融之處,自古是通都大邑,明初以降為山東首府,因此襲用張天麟、錢穆兩先生的說法,可以稱濟南人是齊魯文化的長子和代表性傳人。那么,濟南人身上傳承了中華民族及山東人什么樣的品性呢?很突出的一點,歷史上濟南人享有“敦厚闊達而多大節”(元代程文《遂閑堂記》)的贊譽。這是說濟南人誠樸寬厚,開朗大度,節操高尚。令外地人感受深刻的濟南人的美德,最突出的恐怕要數大氣熱情、不欺生、不排外,甚至予以外地人格外的禮遇和照顧。“包容”意味著開放,“包容”有利于和諧。
《我在濟南剛剛好》新書發布會與會人員合影
二是“禮賢”。山東自古崇文尚學,是禮義之邦。濟南更是有敬士禮賢的風尚。杜甫詩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即是贊美濟南有眾多的本地和外來的名士。在“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的年代,多少城市與不相識的人打招呼稱“師傅”,而濟南堅持稱“老師”,便是傳統未失的例證。牢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的觀念,營造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培養造就吸引更多更高層次的人才,為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和施展才華的空間。這些正是“禮賢”的題中應有之義。
“我在濟南剛剛好”是濟南市的城市人才IP,這次以一本書來全面展示,令人有“讀罷更覺泉城好,有心長作濟南人”之感。“剛剛好”乃“正合適”之意。一個人初到濟南,“剛剛好”自是一種欣悅的狀態,若他來濟南一段時間,在濟南市人才政策的扶持和保障下,事業風生水起,生活稱心如意,他又該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我希望是“我在濟南杠杠好”,即“非常好”,相信一定會有成千上萬的本地與外地來濟人才如此。明年,或者后年,是否可以采訪選擇濟南、筑夢濟南,大有成就或小有成就的人才,聆聽與記錄他們的心聲,再編寫一本《我在濟南杠杠好》呢?
初審編輯:肖陽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