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張瑋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張瑋 濟南報道
在蒼翠繁密的林海間,長清區國有大峰山林場護林員張傳林如往常一樣,背起巡山背包,拿著望遠鏡,踏上了每日例行的巡護之路。
他的身影,看似消瘦卻異常干練,他的腳步,忙碌奔波依舊鏗鏘有力。23年光陰,刻下了他對這片綠水青山的執著。
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傳來喜訊,張傳林光榮登榜。這份榮譽不僅閃耀著一位平凡護林人的半生堅守,更映照出長清區以德育人、以文化城的深厚積淀。
濟南市長清區風光旖旎、文脈悠長,近年來,崇德向善之風浸潤城鄉,道德楷模不斷涌現,“厚德長清”正綻放出愈加璀璨的時代光芒。
平凡崗位里的偉大堅守
自2002年成為護林員以來,張傳林已默默堅守在護林一線整整23個年頭。
每天天不亮,張傳林便開始巡山,排查隱患、清理垃圾、勸阻違規進山人員……哪怕山風呼嘯、大雪封山也從未停下腳步,不知磨破了多少雙膠鞋。至今,他守護的林區都保持著“零盜伐、零火災”的紀錄,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大峰山的守護神”。
護林員的工作使然,張傳林需要常年待在山上。
大峰山林場最高的山頂上,有一間50平方米的屋子,一張上下鋪,兩床厚被子,一臺電風扇,這就是張傳林的辦公室,也是他在山上的“小家”。
“在山上待了這些年,孤獨和寂寞肯定是在所難免的,但為了長清的綠化和大峰山林場的安全,還能給子孫后代留下蔭涼,這點小貢獻值了。”張傳林望著眼前的柏樹林邊念叨著:“看著樹一年年長高,聽著山里的鳥叫,習慣了,也就不覺得寂寞了。”正是這種無私的精神和堅定的使命感,詮釋出張傳林“責任擔當”的真諦。
他的當選,不僅讓“長清好人”的微光點亮全國,更讓所有人讀懂:偉大,更多源于平凡崗位上日復一日的堅守。
如今,這份溫暖正化作磅礴力量,“學好人、做好事”的新風尚,正在長清大地悄然涌動、處處生長。
群星閃耀涵養文明新風
其實,在長清,張傳林并非個例,而是當地“道德群星”中熠熠生輝的一員。
近年來,長清區不斷涌現各級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他們如同散落人間的點點星光,匯聚成照亮城市文明的“道德星河”。
“雷鋒精神傳承人”劉成德,以“學雷鋒一生”為人生誓言,50余載初心如磐,用日復一日的奉獻延續雷鋒精神火種;群眾眼中的“綠衣使者”顧業民,將郵政服務視作使命,扎根家鄉、踏遍村社,以精準投遞的堅守扛起誠信與敬業的擔當;“帶著媽媽去上班”的教師孫元金,用陪伴照料踐行孝道,以“羊羔跪乳”般的反哺之情,為學生樹立感恩榜樣……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典型,以善舉傳遞溫暖,用行動詮釋美德。
從助人為樂的溫情、見義勇為的果敢,到誠實守信的堅守、敬業奉獻的執著,再到孝老愛親的感動,長清的道德典型們共同編織起城市最美的文明圖景。他們的精神如春風化雨,浸潤城市每個角落,推動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
如今,“清山應急救援”“孝文化藝術團”“韶華愛心助殘聯盟”等志愿服務品牌深入人心,“人人學雷鋒、處處有善舉”的文明新風,已成為長清最鮮明的城市氣質,讓長清因道德而溫暖,因文明而動人。
系統培育厚植道德沃土
“奉獻的故事綿延不息,讓‘厚德長清’名副其實擁有了新的道德標桿……”模范典型不斷涌現的背后,離不開長清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的“選得出、育得好、傳得開”的道德典型培育機制的支撐。
長清區以“基層是孕育好人的‘富礦’”為理念,構建起覆蓋區、街鎮、村(社區)的三級“身邊好人”推薦網絡,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典型挖掘機制。在孝里街道等地,針對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群體需求分層施策,將文明新風融入日常生活。
發現“好苗子”僅是起點,長清更加注重持續培育。通過評議活動、關懷指導、平臺展示等方式放大典型閃光點,并組織道德典型開展宣講與實踐,分享成長經歷、參與志愿活動,不斷提升其思想境界與服務意識。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傳播,傳遞好人聲音、講好好人故事,僅上半年就推薦6人入選“濟南好人”。
“德者有得,好人好報”不僅是價值導向,更是長效機制。長清設立“成德慈善基金”,為困難道德典型提供幫扶,今年已向12人發放2.4萬元救助金,讓善行義舉獲得實實在在的回響。
在長清這片道德沃土上,無數如張傳林般的平凡人正堅韌生長,用奉獻撐起一片精神的濃蔭,見證著文明培育體系開花結果的力量。
初審編輯:張瑋
責任編輯:張帆
在蒼翠繁密的林海間,長清區國有大峰山林場護林員張傳林如往常一樣,背起巡山背包,拿著望遠鏡,踏上了每日例行的巡護之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