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尹玉濤
責任編輯:尹延杰
潘越的奶奶掩面哭泣 記者李永明 攝商河
老家長著小麥的田野,是26歲小伙潘越(化名)最后的歸宿。9天前,他選擇在百余公里外的濟南市區,駕車撞隔離墩自殺……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終結了自己的生命,他究竟是為什么?或許任誰也無法三言兩語作答,但他的成長經歷,也許可以給出一絲答案。
身后的陰霾:奶奶仍不時掩面哭泣
潘越的老家在商河縣沙河鄉潘家村。73歲的奶奶說起他,仍不時掩面哭泣。
15日凌晨4:00多,潘越在臘山立交橋下橋口駕車撞隔離墩自殺,留下遺言“唯獨對不起的是我奶奶”。
24日,低矮的土屋內,潘越的奶奶眼角被毛巾擦得發紅,她已連續多日未出門,“晚上睡不著,就在炕上靠墻坐著。”
“孩子出事后,第二天整了容被送回家。第三天火化,葬在了自家地頭。他的媽媽生下他后難產死亡,這次從老墳遷出跟他葬在了一起。”老人抹了一把淚,“娘倆總算團聚了。”
土屋客廳,潘越的爺爺守著孫子的照片,獨自發呆。除了幼年和成人后的兩張照片,潘越沒有留下一件遺物。
多日未出門的,還有潘越的父親。24日中午,50歲的他蓬頭垢面,只穿著秋褲。因夜里難以合眼,他干脆搬到沙發上睡。對于兒子,他表達了自己的愧疚和遺憾,卻講不出太多關于兩人之間的故事。
潘越的父親與爺爺奶奶早已分家。得知家中來人,潘越的繼母趕回家中,打聲招呼后,坐在床邊照看外孫,一聲不吭。潘越同父異母的妹妹,忙著端茶倒水。
攜女友返鄉:準備結婚才領了回來
潘越父親的家中,沒有潘越的床以及照片。“孩子回來都是住在他奶奶家。”潘越父親稱,兒子幾乎不與自己溝通交流。
關于出事前兒子的動向,潘越父親表示不清楚。對于兒子生前最近的印象,是去了濟南換了一份工作,“我沒有去濟南探望過他,出事后才去濟南接了他回來。”
一家人中,奶奶是潘越最親近的人。潘越自殺前3天曾回家探望過老人。“孩子躺在床上,整宿都在抽煙,一大把。走的時候吃了一個花卷,告訴我和他爺爺要舍得吃喝,不要心疼錢,他在外打工無需掛念。”老人稱,潘越的心里話,很多都是跟村里的發小講,“跟發小喝酒會喝到晚上12:00。”
老人回憶,今年夏天潘越曾帶著現女友探望過自己,“交了那么多女朋友,這個是準備結婚才領了回來。”潘越生前最后一次回家,老人知道孩子想結婚,就硬塞給他1400塊錢。
“出事后,我去濟南問過他女友,哥哥給她買過金項鏈和手表。”潘越的妹妹稱。
部分鄰居稱,潘越死前曾想借父母的房子結婚。
提到潘越的父母,奶奶要么搖頭,要么沉默。
不幸的人生:15歲輟學外出打工不常回家
百戶人家大小的潘家村,同齡人中僅剩潘越沒結婚。比他小3歲的妹妹,孩子都已3歲。“他小時候經常挨欺負。”妹妹稱,哥哥從小就不愛說話,外出打工十多年,仍然話不多。潘越15歲就輟學外出打工,在德州寧津縣開過大貨車,后來因奶奶勸說,開貨車接觸女孩子機會少,潘越3個月前改行到濟南的一家木材廠開鏟車,認識了現任女友。
對潘越來說,父愛母愛是奢侈品。媽媽在生潘越時死了。“臘月十五的大冷天,孩子生在了炕上,好在沒凍死。”潘越奶奶稱,靠著兩個姑姑繡花一天掙的七八塊錢,孩子喝奶粉長大了。
由于父親常年忙于搞建筑,潘越從小由奶奶帶大。“除了正月初一拜年,孩子去他爸那吃頓飯,一直跟我們住在一起。”老人稱,因為潘越自幼喪母,鄉里鄉親都會格外關照這個孩子。“這么多年來,孩子沒跟家里要過錢,我也沒給過他。”潘越父親說,孩子常年在外,經常一年回家一次,有時過年都不回家,“今年回來得比較頻繁。”
鄰里眼中,潘越是個老實巴交的孩子。“我孫子和他從小玩到大,這次出殯特意從外地趕回來。”潘越一位鄰家老奶奶含淚稱。
●心理解讀
生前的無力與絕望將他吞噬
自殺前一天帶女友去景區游玩、探望女友母親、自殺當晚找好友安排后事……細數潘越自殺前的舉動,共青團山東省委特聘心理督導專家泰祺稱,這帶有明顯的自殺特征。“活不下去了”“我走了,記得我是愛你的”“唯獨對不起的就是我奶奶”……潘越生前最后留下的話語,在泰祺看來,是情緒激動狀態下的一種無助和絕望。
泰祺認為,這種極端行為不排除與成長環境有關。幼年喪母引來特殊關注,釋放給潘越的信號是,“我是很可憐的”,這容易導致潘越產生無力的自卑感。“重要的不是奶奶做了多少,而是孩子感受到多少被愛的成分。”泰祺稱,如果奶奶一人給不到足夠的安全和愛,孩子就難免會有無助感。
泰祺稱,潘越長期以來的情緒一定很低,委屈、難過、悲傷一直存在。精神和現實上的雙重壓力,加上突發的極端情緒,就把潘越吞噬淹沒了。對于潘越死前曾有過踩剎車這一細節,泰祺稱這應該是死前恐懼導致,但當時剎車已經于事無補了。
心理咨詢師東霞認為,父愛母愛的缺失是人生的主要創傷。0-3歲是性格養成重要階段。對愛的缺失,在成人后容易引發極端表現。而所謂的成人行為矯正,能有多大作用因人而異。畢竟父愛母愛屬于原始的缺失,無法完全彌補。
在此,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這些“紅燈乞討”的治理力度,要錢事小,道路交通安全事大,別讓這些“紅燈乞討”帶來一些不必要的“人為”的交通安全隱患。建議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出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禁止路口等紅燈的司機向乞討者施舍任何錢物,違者將被抓拍罰...[詳細]
燈和車身都寫著出租車的名字,車牌、計價器甚至車后的電子廣告牌都一應俱全,但你可曾想到這竟是輛“山寨出租車”。對于其非法營運及盜竊的違法行為,交警部門將王某移送白馬山派出所和濟南客管中心進行進一步處理。[詳細]
老家長著小麥的田野,是26歲小伙潘越(化名)最后的歸宿。15日凌晨4:00多,潘越在臘山立交橋下橋口駕車撞隔離墩自殺,留下遺言“唯獨對不起的是我奶奶”。24日,低矮的土屋內,潘越的奶奶眼角被毛巾擦得發紅,她已連續多日未出門,“晚上睡不著,就在炕上靠墻坐著。[詳細]
24日,由濟南市公積金中心開發建設的“掌上公積金”微信公眾服務號和手機APP平臺正式開通。在手機客戶端上,市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公積金經辦網點的排隊情況,“市民可根據排隊情況來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詳細]
24日,記者從濟南市公交總公司獲悉,濟南公交將對369出行APP進行升級,對低版本濟南公交APP將不再提供服務,市民可升級369至3.1.9版以上(Android)或4.1.4版以上(IOS),升級網址為369cx.cn。[詳細]
大眾網濟南11月23日訊前天,濟南歷城交警在零點立交橋將一輛涉嫌套牌的黑色轎車查獲,民警驚訝的發現,違法車主居然隨身帶著5個磁性數字貼。車主宋某稱他經常開車往返于濟南市區和章丘,買了磁性號牌貼用來躲抓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