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董歡歡
本報4月10日訊 各具特色、萬千品味的特色小吃作為餐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一個地方的品牌,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個城市餐飲文化的特質品味和形象風格。4月10日下午,由山東省商務廳、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商務局指導,濟南市飯店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品味濟南·尋味泉城”老城老味民間小吃展演系列活動啟幕儀式,在濟南領秀城貴和購物中心五樓貴滿樓舉行,希望通過此次展演活動,幫助市民了解傳統小吃的制作工藝,弘揚濟南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打造濟南地標美食品牌,擦亮濟南文旅名片。

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體驗濟南小吃的特色魅力。記者在濟南名優小吃互動區看到,有老濟南豬肉大串、黃燜雞米飯、把子肉、茶湯、四喜丸子、非遺油旋、紙皮水煎、老濟南麻醬燒餅等近百種濟南小吃,市民穿梭其間品嘗游覽可謂是大飽口福。“‘品味濟南’·名優特小吃美食文化節剛結束,政府又舉辦了這次民間小吃展演活動。作為企業,非常感謝政府給我們搭建展示工藝、推介產品的平臺,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把濟南小吃做好做強的信心。”參加展演的各商家紛紛表示。

不僅如此,本次啟幕儀式還吸引到了行業大咖、知名學者、資深媒體人及新銳美食自媒體人齊聚一堂,以一場名為“尋味·傳承”的濟南小吃高峰論壇,結合傳統與現代,潮流與傳承,從不同維度出發,共同探討濟南小吃文化,發掘濟南小吃發展新路徑,精彩的思辨和對濟南小吃文化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在場的觀眾耳目一新。
活動現場,來自城南往事的民俗大使們作為濟南市民代表發布了“濟南小吃守護者宣言”,立志守護濟南小吃文化。

“老師,濟南小吃杠賽來!”每一位來過濟南的朋友,都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濟南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氣息和濟南人的熱情好客、敦厚大氣。濟南人見面喊“老師”折射出齊魯大地謙遜、內斂、儒雅的性格特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我們漫步在芙蓉街、寬厚里、泉城廣場時,常常能聽到有游客好奇地模仿著濟南話在問:“老師,濟南小吃哪里有?”這是游客們對濟南文化和濟南美食的向往。
省城濟南,已經開啟和正在進行著“強省會”建設的新征程,步入了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餐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濟南“強省會”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次活動按照第六屆中國魯菜美食文化節的統籌安排,致力于將“濟南特色小吃產業和文化做深、做實”的發展初衷,立足濟南小吃領域,深挖濟南小吃文化,通過“老城老味民間廚藝賽”、特色小吃巡展加大小吃文化宣傳力度、增加本土餐飲優秀品牌曝光度等,讓更多市民充分感受濟南小吃文化底蘊,讓“濟南制造”的饕餮美食“天下共享”,助推濟南名優特小吃的提檔升級和大眾化消費的發展,滿足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助推濟南餐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打造“美食濟南”餐飲產業品牌。
據悉,本次小吃展演活動一直持續到今年12月份,歷時9個月,以月度為單位,每月舉行線下顧客小吃文化活動,每兩個月舉行一場線下小吃廚藝展演活動,并計劃舉行五場廚藝展示比拼活動。
截止3月31日,濟南機場第一季度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298.63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70.9%;貨郵吞吐量3.86萬噸,同比增長49.2%,較2019年增長37.4%;保障航班起降2.50萬架次,恢復至2019年的80.6%。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態勢初步呈現,自3月[詳細]
4月10日,在經十路燕山立交橋以東的兩座過街天橋處,自動扶梯上方的遮雨棚陸續安裝到位。這個遮雨棚采用鋼架結構,呈“n”形罩在扶梯上方,鋼架結構外層安裝有深藍色的裝飾板,既可以遮擋風雨,也可以遮擋夏季的烈日,陽光透過深藍色的透明板,有了海底隧道的感覺。據[詳細]
公交是城市的血脈,是展現城市文明的窗口。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當我們乘坐著整潔明亮的公交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可曾想過這一輛輛干凈整潔的公交車平時是如何做“美容”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濟南公交5000余部車輛保潔工作幕后的故事。[詳細]
各具特色、萬千品味的特色小吃作為餐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一個地方的品牌,也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個城市餐飲文化的特質品味和形象風格。4月10日下午,由山東省商務廳、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商務局指導,濟南市飯店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品味濟南·尋味泉城”[詳細]
4月10日17時23分,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網格駐巡12號站接指揮中心指令稱:中海國際附近小東山公園有一位老人找不到家了。接警后,12號車民警孫愛軍帶領輔警牛帥、張瑞迅速趕到現場,并順利找到迷路的老人。[詳細]
4月9日,濟南市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第三場召開,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會議上了解到,濟南農村特困供養標準由643元/月提高到1179元/月,全省排名第一,增長了83.36%。[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