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肖陽

本報4月13日訊 記者從今天下午召開的2021年泉城環保世紀行媒體見面會上獲悉,我市將采取全面推進屋頂光伏工程等措施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組織全市12家發電企業參與今年6月底啟動的全國碳市場交易等舉措力爭“十四五”末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打造“長平山水、鵲華城光、濟章田澤”三大沿黃生態風貌段等。
全面推廣屋頂光伏工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攻堅期,也是能源轉型和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窗口期。
我市在能源結構轉型方面將會采取哪些措施?“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我們將以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抓手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市發改委黨組成員郭永桂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主要采取五項措施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力爭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300萬千瓦。
具體措施包括:以推進全市公共機構、產業園區、工商業廠房和(城鎮、農村)戶用屋頂光伏建設為重點,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全面推動屋頂光伏工程實施;在章丘區、萊蕪區和商河縣建設一批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推進濟南北部熱電廠30MW生物質熱電聯產、章丘區45MW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等生物質項目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地熱能供暖試點示范工作和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推進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多能互補綜合供能項目、齊魯科創城一期供冷供熱能源站項目等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建設,推進多種能源融合發展;推進萊蕪抽水蓄能電站(預計裝機2×100萬千瓦)納入國家規劃,鼓勵發展多形式儲能應用。
12家電企將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濟南今年將做哪些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肖紅介紹,我市將圍繞“開展碳排放達峰行動,力爭‘十四五’末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率先建設全國碳中和現代綠色智慧城市”的目標,多措并舉推動我市碳達峰、碳中和。
具體來說,將編制我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分析提出并落實碳達峰硬目標、硬計劃、硬舉措,通過開展達峰行動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加快編制我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科學制定“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任務,把目標進一步分解落實到區縣,壓實工作責任;組織全市12家發電企業參與今年6月底啟動的全國碳市場交易;申報我市成為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示范,推進近零碳排放、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對接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團隊,聯合開展2060年前實現我市碳中和路徑研究。
同時,為確保我市率先實現碳達峰,還要嚴控高耗能項目上馬;探索實施碳排放強度、總量“雙控”機制;發揮投融資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撐作用;加強碳污統籌治理,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
打造三大沿黃風貌段
圍繞建設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我市正在積極規劃建設黃河生態風貌帶。
談到目前的進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牛長春介紹,濟南黃河生態風貌帶全線183公里、面積約645平方公里,未來將打造為“山水泉城黃河公園”。
規劃全線劃分為“長平山水、鵲華城光、濟章田澤”三大獨具特色的沿黃風貌段。“長平山水段”依托自然山水本底特色,重點打造東平湖濕地、玫瑰湖濕地、北大沙河河口濕地3處生態濕地節點,修復沿黃生態系統,建設“岳瀆公園”。“鵲華城光段”體現山水泉城文化特色,重點打造華山北、丁太魯、濼口等標志性區域,復興歷史渡口,促進濟西-黃河水鄉濕地一體化建設,策劃天下黃河文化旅游活動。“濟章田澤段”依托現有林田灘地資源,打造特色農業示范帶。
同時,挖掘黃河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線路。打造“華夏文明樞軸、黃河九州海門”黃河文化地標,打造“岳瀆公園”、“天下黃河公園”兩大國家文化公園。規劃6個旅游目的地,4處渡口文化景觀,5處沿線觀光公園,7處田園綜合體。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詳細]
近期,關于三星堆考古發掘的消息成為最吸引眼球的文化事件。其實,在濟南,近期也有考古發掘活動,值得濟南人關注。[詳細]
近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示了8所學校建設、用地規劃,涉及多個重點片區,重工新城將新建兩所幼兒園,新東站片區將建設初中和幼兒園。[詳細]
近日由于市場原因,部分地區羊肉的批發和零售價格,接連上漲了三成。“羊肉漲價”話題沖上熱搜榜單。新時報記者迅速探訪我市多家肉類批發市場和生鮮超市。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我市的羊肉批發和零售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出現跟風上漲的情況。[詳細]
雖然距離玫瑰綻放還有半個月時間,但在平陰縣玫瑰鎮駐地的東方玫瑰花鄉田園綜合體已是綠草如茵、花開如海,漫山的虞美人、郁金香等爭芳斗艷,吸引著大批游客前來“打卡”。[詳細]
為進一步健全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質量社會監督保障體系,增強勘察設計單位風險承擔能力,提高勘察設計質量,近日,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了《關于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設計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自5月1日起全面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