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趙曉丹

“一元食堂”很受老人們的歡迎 新時報記者劉玉樂 攝
走進濟南歷城區唐王街道王家坡村幸福院食堂,還沒到飯點,食堂里已經座無虛席。“一元食堂”開業僅1個月時間,每天都有70多名老人來食堂吃飯,等飯的過程中,三五成群的老人聊著天聽著歌,一派溫馨祥和的氣氛。
今日菜譜:土豆粉條燉肉、饅頭、小米稀飯。掛在食堂墻上的小黑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里的家常菜都是適合老年人的食物。
在廚房操作間,兩位師傅正準備著中午的食材,洗菜,切菜,切肉,熱鍋,準備碗筷……考慮到老年人用餐特點和習慣,幸福院食堂為他們提供的飯菜均低油、低鹽、低糖,口味較為清淡。“飯菜符合老人的口味,肉要燉得更久更爛一些,讓他們吃得開心,吃得放心。”王家坡村書記王傳華介紹說。
中午11點,距離開飯還有半小時的時間,幸福院食堂就已經坐滿了前來吃飯的老人,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經95歲,獨自一人從家里步行前來,年紀最小的也已73歲了。
“我自己一個人在家,之前吃飯都是糊弄一口,或者不吃,現在天天來食堂吃飯。”80歲的村民韓翠美笑著說,來食堂吃飯每次都能吃飽,現在自己的胃口好了,飯量也漲了。
新時報記者注意到,兩位90多歲的老人被安排在了一個桌子上,“年齡大的,腿腳不方便的我們特意讓他們坐在一起,專門照看他們,”王傳華說,由于食堂面積有限,只能容納40余人,所以有的村民選擇打飯回家吃,或者在門口排隊,分兩撥進行就餐。
據介紹,王家坡村幸福院食堂系今年3月28日開張營業,至今已有1個月時間,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營業,餐費僅需一元。開辦食堂的費用暫由村委墊資。
“全村村民1300多人,300多戶。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102位,有80余位老人來食堂就餐。”王傳華說,其余的老人有的外出打工了,有的在子女家住,常年不在本村。
幸福院二樓為休息室和活動室,供就餐完畢的老人在這里休息娛樂。新時報記者看到休息室內有7張床鋪,活動室內有音響,電子琴,大鼓等樂器供大家玩樂。
“每天中午在這里吃飯確實好,方便得多,還頓頓不重樣,大家聊一聊,心情好,再去樓上休息一下,挺幸福的。”今年91歲的村民韓玉英說。
至于為何要建幸福院食堂?王傳華說是希望出門在外的年輕人不要牽掛家里的老人,同時為了老人能吃上一口熱飯,“村里剛剛安裝了天然氣管道,很多老人還不會使用,我們為了保證安全,讓他們適應一段時間。”
王傳華介紹說,下一步,村里將根據集體收入情況,將一部分資金繼續用在幸福院食堂,“現在食堂僅能容納40多人,擴建后希望可以容納100多人,此外還將建設黨群服務中心,老年人活動室,更好地為服務村民。”
4月22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在龍奧大廈召開新聞發布會。濟南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券在官方平臺“貼票票”微信小程序中免費領取,點擊首頁“優惠券”即可進入領取頁面,首次領取需通過實名認證。[詳細]
22日,由華熙生物(688363.SH)主辦的“功能性食品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濟南市高新區世界透明質酸博物館舉辦。”娃哈哈食品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長余騰斐表示,功能性食品發展潛力巨大,與華熙生物一樣,娃哈哈正在大健康產業產品方面嘗試新的突破。[詳細]
今年4月26日是第21個世界知識產權日,4月20日至26日是國家“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主題知識產權宣傳周。2020年,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知識產權工作緊緊抓住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有力契機,實施知識產權高效運用促[詳細]
走進濟南歷城區唐王街道王家坡村幸福院食堂,還沒到飯點,食堂里已經座無虛席。據介紹,王家坡村幸福院食堂系今年3月28日開張營業,至今已有1個月時間,每周一到周五中午營業,餐費僅需一元。[詳細]
4月23日,由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山東省新聞學會主辦,山東省新聞美術家協會承辦的2020年度山東新聞獎新聞美術作品復評在濟南舉行,共評出獲獎作品50件,其中一等獎9件、二等獎15件、三等獎26件。[詳細]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看到這樣的描述,大家腦海里都會浮現出少年閏土“趕猹護瓜”的模樣。與魯迅先生文章有所不同,同樣是黃河岸邊的沙地,章丘區高官寨鎮響應國家特色農業號召,憑借特色沙質土地和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