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高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劉琛 濟南報道
“旅客能夠聽到流暢、沒有雜音的廣播,這就是我想要的。”王磊是濟南局濟南通信段通信工,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3個年頭。“每天早上9點上車,在車廂里巡檢設備,平均每天能走4萬多步吧。”
列車廣播設備的主要作用是為旅客提供始發、終到等重要信息提示,在遇到特殊情況時,使工作人員能夠及時與旅客進行溝通。王磊在綜合車間的工作,就是每天從第一節車廂聽到最后一節,再從最后一節車廂聽回來,保證車廂里每一個喇叭、開關能夠正常使用,廣播機能夠正常運行,話筒沒有故障,保證這趟車回來以后再次出去,所有廣播設備以及喇叭都能夠放音清晰、沒有雜音。
“工作以來,最多的一次一天檢了18列車廂的廣播設備,從早上9點上車干到晚上12點,這還是沒有設備故障不需要維修的情況下。”王磊說,“平常一天平均檢12列車左右。”每趟列車的車廂一般有18節,每節車廂5個喇叭,王磊每天要檢1080個喇叭,這樣算來,一年下來經他手檢修的喇叭有40萬個。
王磊不僅要對入庫列車的廣播設備定期巡檢,還要隨時待命等待“救援”。他談起了曾經一段難忘的經歷,那是在2018年,有一次其它局的火車路過濟南,車上的廣播設備出現了故障,緊急呼叫他去檢修。“當時是夏天,頂著三十七八度的高溫天,拎著三四十斤的設備上車,用一個能夠正常使用的設備把車上的故障設備換下來了,列車長、播音員都很感動。”王磊說,“雖然辛苦,但能被旅客、被同事認可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這種情況,王磊有時還會從濟南站上車幫忙維修一些“過路車”上的廣播設備,每每當他修完下車時才發現,自己已經隨車到達了別的城市。“2019年那次,設備在庫里檢查時都沒問題,臨開車了,車上有人過來說廣播設備電源打不開。”他說,“我趕在發車前上車,檢查后發現并不是自己負責的這塊出現的問題,是配電盤保險絲鼓了,但是設備壞了我們也不能撒手不管,就幫著找問題、幫著修,直到車開到了聊城才弄好。”由于從聊城開往濟南的旅客列車間隔時間較長,那一次,王磊在站臺等了4個多小時才坐上了返程的列車。
作為列車廣播“調音師”,不僅要看車上的喇叭壞沒壞,還要聽聽喇叭的音色好不好。王磊表示,喇叭的功率要跟電壓器相匹配,廣播機也要進行調試,讓喇叭里傳出的聲音聽起來更加舒適、悅耳。列車廣播設備的維修工作既枯燥又辛苦,但王磊一干就干了13年,他說:“為了讓旅客體驗到舒適,再苦再累也值得。”
王磊說:“工作無所謂好壞,即使只是維修一個小小的喇叭,也是在為旅客服務。”從2008年工作至今,是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支撐著他一路堅持了下來。
剛入行時,一位姓李的老師傅一直帶著王磊,教了他很多檢修廣播設備的技巧,他也用了三四年的時間從一名“新手”變成了一名“老手”。
王磊與同事一起拉著設備去檢修列車上的廣播設備。
“這個工作從技術上講其實不難,我掌握得也比較快,但是我用三四年的時間完成了心態上的蛻變。”王磊說,“剛入行那會,該我承擔的我承擔,不該我做的我就不做。”后來,隨著閱歷的增加,王磊愿意承擔一些本職以外的工作,也通過這些工作積攢了不少經驗。
王磊一天平均檢12列車廂左右,大概有1080個喇叭等待著他檢修。
為了節省時間,王磊通常會用庫房中的正常設備替換車廂里的故障設備,之后再對故障設備進行維修。
圖:
遇到設備故障時,首先不能慌,越緊急越不能慌,把思路理清才能找到故障點進行維修。這是王磊的經驗之談。
王磊通常會將車廂里的喇叭拆下來進行檢修。
“五一”、春節等節假日是王磊最忙的時候,“五一”期間他通常要干到凌晨2點。
濟南市南部城區是層巒疊嶂的大山,為了方便山區居民出行,濟南公交南部公司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在南部山區開通了十多條“扶貧線路”,一輛輛公交車像這些大山深處的使者,架起山村居民與市區溝通的橋梁。[詳細]
走進濟南戰役紀念館的序廳,一個巨大的方形雕塑呈現在眼前,這象征著在濟南戰役期間國民黨軍隊重兵設防的濟南城,雕塑呈現出傾斜態勢,是國民黨統治已成搖搖欲墜之勢。在濟南戰役紀念館中,還保留著毛澤東在1948年8月26日電報指示的手稿,以及濟南戰役部署示意圖,對攻[詳細]
今天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四個月,全市水質改善再獲佳績,國控斷面水質排名繼續保持全省第一,無劣V類水體斷面。10個地表水國控考核斷面中,玉符河臥虎山水庫斷面、牟汶河賀小莊斷面、小清河睦里莊斷面、牟汶河寨子河橋斷面、黃河濼口斷面水質為Ⅱ類;北大沙河入[詳細]
“旅客能夠聽到流暢、沒有雜音的廣播,這就是我想要的。”王磊是濟南局濟南通信段通信工,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3個年頭。“每天早上9點上車,在車廂里巡檢設備,平均每天能走4萬多步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