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張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濟南報道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間,濟南市農業農村局爭取各類資金近3億元,在全市轄區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累計完成推廣面積達56.18萬畝。“十四五”期間,濟南市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將達到85萬畝。
17日上午,記者來到章丘山東潤源眾禾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園區,雖然園區有500余畝的種植面積,現場卻看不到一個工人。“現在我們實行科技種植、科學管理,整個園區全是機械化,推廣水肥一體化。”章丘山東潤源眾禾生態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秦玉英告訴記者。
據秦玉英介紹,地埋式滴灌系統可實現“水、肥、藥、氣”4位一體化。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的營養,降低人工投入,控制地面雜草生長減少病蟲害和各種細菌性病害的發生,減少土壤鹽堿化。并且地面作業不會造成管道損毀,便于機械化作業。
“現在使用的地下滲灌,直接根部給肥給水,避免土壤板結及降低肥料的投入,保護了土壤團粒結構,減少空氣及土壤污染。”秦玉英說。
記者了解到,實現農作物精準根部給水保障,解決了地面水分蒸發的問題,可節約70%的農田用水,降低30%左右的肥料投入,控制了土壤面源污染問題,“按需供給”,解決了地表水蒸發問題。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是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全面提升農田水分生產效率和化肥利用率,是保障國家糧食蔬菜安全、發展現代節水型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都市精致農業、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現實需求,對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十三五”期間,濟南市農業農村局爭取各類資金近3億元,在全市轄區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累計完成推廣面積達56.18萬畝,超額完成47萬畝的建設任務,完成率達119.5%。“十四五”期間,濟南市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將達到85萬畝。
目前,大田糧食作物是濟南市農業灌溉的用水大戶,該類型作物占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面積的比重僅為1/4,今后,濟南市農業農村局將在穩步推進設施種植作物和露天經濟作物推廣該技術的前提下,引導鼓勵土地流轉,突破大田糧食作物。
在穩定現有推廣機制和模式的基礎上,濟南市農業農村局將尋求與其他農業項目和農機農藝措施的有機結合,實現多種技術融合推廣,在有條件區域開展智能化、數字化研究與示范。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十三五”期間,濟南市農業農村局爭取各類資金近3億元,在全市轄區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累計完成推廣面積達56.18萬畝。“十四五”期間,濟南市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將達到85萬畝。[詳細]
1992年4月到2021年4月,稅收宣傳月已經走過了30年,來到了“而立之年”。30年,稅收宣傳月由最開始的“稅收與發展”,到“稅收 發展 民生”,再到“稅收惠民辦實事 深化改革開新局”。每一個稅收宣傳月主題都展示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印證了國家經濟的繁榮與進步。30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