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苑文颯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濟南報道
10月20日,寒氣凜然,前幾日還因“秋日藍”而霸屏社交網絡的濟南如今被寒潮包裹,街上的行人都裹緊外套,行色匆匆,而濟南能源集團所屬山東濟華燃氣巡線員康傳志卻像往常一樣,穿行于大街小巷,認真工作的狀態并未因寒冷的天氣受到絲毫影響。作為一名城市燃氣管道的“排雷者”,他每天要走上萬步,巡查范圍超過50公里,看標識、檢查管線、溝通施工進度,用雙腳丈量著燃氣管網的安全。

已經在高壓綜合隊巡線崗位工作21年的康傳志,在同事們眼里是一位熱心腸的大哥,同事們都愛親切地叫他“小康”,不少同事表示每次叫“小康”,都想起現在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心里那叫一個暖。“小康”的日常工作是開著山東濟華的專屬燃氣巡檢車,沿著高壓燃氣管道進行巡視。每天一大早,“小康”就早早到崗,準備好巡視物品,根據當天計劃,踏上漫漫巡檢路。巡檢可不是開車視察這么簡單,實際巡視過程中,“小康”總要經歷幾番“波折”:沿著高壓管線,一路翻山過河查看燃氣管道和相關設備,到達關鍵部位還要拍照留存。

深秋的黃河岸邊,冷風夾帶著水汽,寒意刺骨。可沿路線跋涉3公里后,“小康”的額頭已經微微冒汗。時間一晃已是上午10點多,還沒有來得及吃早飯的“小康”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面包。“早晨經常來不及吃早飯,所以我包里總是備著面包,以備不時之需。”“小康”說。

由于部分高壓管線及次高壓管線鋪設區域位于市區,因此存在第三方施工的相關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小康”對現有施工工地加大了巡視力度,與工地相關管理人員時刻保持聯系,加強溝通,對工地監護人員加強培訓,同時對施工現場進行警示標識的增補以及使用相關檢測設備對管線進行檢測,避免了野蠻施工、私自施工等隱患的發生,保障了管網設施安全運行。

不僅是“有車族”,“小康”還是“有機人”。他的專屬巡線設備除了燃氣巡線小黃車之外,還有無人機可以支配。在巡視期間,對位于山區不便于人員及車輛進行巡視的區域,他便利用無人機進行高空巡檢。“像山體陡坡、河灘、密林這些地形復雜的地區,可以通過無人機高分辨率高變焦云臺影像系統對沿線的隱患區域及第三方施工工地進行巡視,還能對施工現場及突發情況現場實時跟蹤拍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處理。”“小康”說,通過無人機全方位立體式的巡視檢測,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實現了高壓燃氣零事故、零隱患的目標。

針對一些管線重點區域,比如護坡、山口,“小康”安排專人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通過視頻監控,解放了人力的同時還能實時監控管線重點地區,方便人員第一時間了解管道附近的保護情況以及人員、植被、水土等情況的變化,進而更加全面地保障管網安全運行。
相較往年,今年汛期以來,強降雨天氣較多,“小康”便要求高壓隊在日常巡視上加大巡視力度,對過河管及靠近河道地區的管道進行不間斷巡視,及時觀察河道水位、流速情況,對影響管道較強地區進行記錄并加大監控力度,對靠近山體區域以及易發生隱患地區進行特別關注,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汛期我們的責任更艱巨,要時時刻刻關注各地燃氣管道,特別是過河管線,不間斷進行安全巡視,做到心中有數。”“小康”說,針對管線出現的異常情況,要迅速、果斷處理,保證燃氣的安全穩定運行,對由于漏氣而停氣的用戶盡早恢復供氣,及時搶修,保證居民的正常用氣。
據了解,為做好汛期工作準備,巡線員每天至少巡線50余公里,人員步行巡視10余公里。對于保障燃氣管道安全,“小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汛期是燃氣管道巡查最關鍵、最吃勁的時候,越是需要,越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保障燃氣的安全平穩運行。”他說。
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小康”習慣了顛簸在巡檢路上,習慣了工作在戶外。在泉城的各個角落,還有許多像“小康”一樣的管網巡線員,他們用堅守和付出換來城市燃氣平穩運行,用奮斗的足跡勾勒出城市天然氣建設的最大同心圓。
初審編輯:苑文颯
責任編輯:張娜
10月19日,濟南高新區胡家岸水稻種植合作社的近3200畝水稻正式進入收獲季,在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助力下,早晨收稻,晚飯即可享用黃河大米做出的噴香米飯。[詳細]
10月19日,濟南黃河南岸,記者發現不少野生大豆在灌木叢里蔓延,黑色果實已經成熟,部分已經爆裂,明年會繁衍出更多的野生大豆植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