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陳鳳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叢 通訊員 李志 濟南報道
今年以來,濟南市人防牢牢把握人民防空“國之大事”戰略定位,緊緊圍繞履行“鑄盾護民”的職能使命,在為群眾辦實事上做文章,瞄準群眾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鮮明人防特色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打造全國首個“人防初心長廊”紅色宣教基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濟南人防積極挖掘資源,利用佛慧山人防工程建成“人防初心長廊”,把早期人防工程變身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課堂。
據了解,佛慧山人防工程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老一輩人防人使用鐵錘、鋼釬,日夜奮戰300天建成的。是老一輩人防人堅定理想信念、不畏艱難困苦、甘于無私奉獻的奮斗史、創業史。是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開展光榮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
在這里,濟南人防開辟黨史展覽、紅色電影放映、體育健身、休閑閱讀功能區,市民在享受清涼的同時,可以學習黨史,學習人民防空知識。350多幅珍貴照片,20多件人防實物,100部紅色電影,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光輝歷程,展示了新中國人民防空在探索中成長進步、在奮斗中發展壯大的輝煌成就。更有“五四運動”的“濟南故事”、從“齊魯書社”走出的“濟南共產主義小組”等極具地方特色的黨史內容,吸引了眾多市民、單位前往接受教育、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創塑“要納涼到人防”公益服務特色品牌
開放人防工程避暑納涼,是濟南人防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資源優勢,持續深化為民服務的特色品牌。近年來,濟南人防堅持把便民利民惠民作為人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拓展優化人防工程平戰結合利用,培育功能多元、貼近群眾生活的人防服務新形式,精心打造具有鮮明人防特色的公益服務載體,有力推動了人防工程平戰結合使用從“商業化”向“公益性”的方向轉變、從“收銀員”向“服務員”的角色轉變。
今年,濟南人防對全市8處10余萬平方米的避暑納涼人防工程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設置了休閑座椅、免費飲水處,提供了臺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滿足了市民休閑娛樂、讀書看報、運動健身等需求。
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還在英雄山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經四路人防工程避暑納涼點開設黨史展覽、人民防空展覽,普及黨史知識和人民防空知識,使得“要納涼到人防”的公益服務特色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擦亮“百姓大舞臺”文明城市創建特色名片
“平戰結合、便民利民”,濟南緯十二路人防工程建成后,規劃“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便民超市,解決生活購物難;提供350個人防公共車位,解決出行停車難;開辟1萬平方米地下公益空間,供市民休閑娛樂,為優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彰顯人防擔當和作為。
精心培育打造的“百姓大舞臺”,自2019年下半年啟動至今,演出近200場,現已成為市民愉悅身心、展示才藝的大眾平臺,成為濟南文明城市創建的特色名片,濟南市民間文化藝術活動的知名品牌。
為持續擦亮這張城市名片,今年,濟南人防把辦好“百姓大舞臺”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突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主題,為市民奉獻100場特色鮮明、昂揚向上的精品節目。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研究確定12項特色活動項目,扎實推進落實,確保為民實事辦好辦快、辦得讓群眾舒心滿意。此外,濟南人防組織100余場人防教育進社區活動,宣傳人防法規,普及人防知識,進一步提高市民國防觀念和人民防空意識。聚焦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濟南機場改擴建二期、城市軌道交通二期、科創大走廊等省市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成立服務專班,下沉到現場、服務送一線。
下一步,濟南人防將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重要契機,以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為行動載體,把文明創建寓于擔當“國之大事”定位、履行“鑄盾護民”使命全過程,融于踐行“4356”工作體系、提升備戰打贏能力各環節,以扎實的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譜寫新時代省會人防事業高質量發展精彩新篇章。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陳鳳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