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宋立鵬
責任編輯:張娜
3月3日,記者走近天鏡泉,串串水珠上涌不斷,錦魚穿梭,很是好看。
天鏡泉又名江家池,位于五龍潭公園內西南側,在五龍潭南。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云倒映水面如天垂鏡,故得名。以前叫“江家池”,因明代歷城人江濬世居于此而得名。明萬歷年間,山東按察司副使張鶴嗚將其改稱為天鏡泉,但“江家池”一名沿用至今。明崇禎《歷城縣志》載:“天鏡泉,五龍潭南,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鑒須眉。觀察張公鶴嗚改今名。流經龍潭,人大清。”清郝植恭將其收入《七十二泉記》:“天倒影而如鏡也,曰天鏡。”
天鏡泉現名列濟南新七十二名泉。泉池呈長方形,長14米,寬10米,深1.41米,出露形態為滲流,串串水泡自池底沙際冒出,于水面破裂,形成漂亮的波紋。數百年來,此泉很少干涸,泉水自泉池東北角溢出,順渠流入潭西泉,匯入五龍潭。
初審編輯:宋立鵬
責任編輯:張娜
大地春又歸,春雷驚百蟲;萬物生欲動,微雨眾卉新。今日22時44分,大地迎來“驚蟄”節氣。春雷響,萬物長。緊隨雨水節氣而來的驚蟄,呈現的是“一雷驚蟄始”的春光春色,傳遞的是“耕種從此起”的農事物候,喚醒的是蟄伏已久的大地夢想。[詳細]
本周,濟南冷空氣“閃退”,迎來火箭式大升溫。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花粉、楊絮、柳絮漫天飛舞,讓很多人瑟瑟發抖的“過敏季”要開啟“營業”模式了。那么,我們應該做好哪些預防工作,避免被過敏“關照”呢?[詳細]
3月3日,位于北園大街的BRT交通學院站,利用原站臺西側空間新建的站臺已基本成形,站臺兩側的屏蔽門已經安裝就位,地面鋪設正在進行中。[詳細]
3月4日,新黃河記者在濟南西客站片區省會文化大劇院西側、金山路與銀山路之間看到,原來大片的工棚和雜草苗木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施工圍擋和工棚,以及兩臺正在進行土方挖掘的大型挖掘機。[詳細]
3月3日,記者走近天鏡泉,串串水珠上涌不斷,錦魚穿梭,很是好看。泉池呈長方形,長14米,寬10米,深1.41米,出露形態為滲流,串串水泡自池底沙際冒出,于水面破裂,形成漂亮的波紋。數百年來,此泉很少干涸,泉水自泉池東北角溢出,順渠流入潭西泉,匯入五龍潭。[詳細]
濟鋼片區位于新東站片區東,打造東客站—濟鋼片區,助濟南打造樞紐新城,是“東強”戰略的重要片區。美里湖片區本次集中供地數量為5宗地、共計254畝,其中住宅地3宗、174畝,商業地2宗、80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