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提升縣域綜合實力。傳統服務與智能服務創新并行。堅持以創新驅動經濟增長。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新春伊始,“創新”的號角響徹齊魯大地。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發出了“創新引領走在前、聚力實現新突破”的動員令。時隔一天,濟南市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召開,提出“12項改革創新行動”,作出“全面增強濟南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的動員部署,“創新”二字貫穿始終。
眼下,隨著大部分區縣兩會落下帷幕,各區縣如何高擎創新大旗發展新業態、迸發新動能,為建設強省會蓄勢蓄力?新的一年又該如何發力,展現省會作為、扛起省會擔當?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新興產業聚勢成峰崛起創新高地
率先布局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積極搶占工業互聯網、BIM等細分領域新高地,先后獲評山東省(數字經濟)特色產業集群、山東省大數據產業集聚區;培植發展安可區塊鏈研究院、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建成國家及省級眾創空間、孵化器10家,培育成果轉化中心30個;新培植市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7家……近年來,市中區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碩果累累。
新的一年,市中區將聚焦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活力品質強區,將“創新基因”融入產業發展血脈,突出規劃先行、項目支撐,基本建成濟南中央活力區、濟南中央商埠區、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全面拓展市中發展“新維度”。據了解,濟南中央活力區以服務全市“西興”戰略、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為目標,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立新城,全力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的創新創業之城、數字化轉型的現代智慧之城、綠色低碳和諧的生態人文之城,形成東有中央商務區、西有中央活力區的強省會戰略支撐。濟南中央商埠區以引領全市“中優”戰略、重現百年商埠魅力為目標,著眼“一園十二坊”整體規劃布局,堅持傳統建筑“活化利用”,適度開發商務載體,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重塑升級空間形態、產業業態、文化生態,一體化開發建設“中央商埠區核心區”,系統化規劃提升“老商埠核心區—經四路—泉城路(明府城片區)”高端商貿帶,打造成為濟南商埠文化與現代商貿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泉城商業金帶。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以產城融合、產業興城為目標,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融合數字經濟、現代金融、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電、油、氣、網協同互濟的千億產業集群、“龍頭+專精特新”垂直整合的百億企業方陣,建設成為全市能源企業總部發展的制高點和山東新能源產業升級的策源地。
智能元素融入項目服務 激活發展新動能
轉型跨越、爭先進位。當前,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為特征的轉型機遇正撲面而來,各區縣也將持續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對產業結構再優化,對創新能力再提升。濟陽區兩會結束后,崔寨街道學習研究會議精神,結合街道實際,明確提出“助力項目智能服務”工作思路,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服務創新并行,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將高效能服務貫穿于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用項目建設的新突破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征地拆遷工作啟動以來,崔寨街道在項目正式落地前廣泛搜集整理項目基礎資料,主動學習項目相關知識,為項目落地后的信息對接和服務保障做好充分準備。項目落地后,街道主動靠上對接項目需求,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條龍服務”的項目管理服務模式,為項目落地建設提供最優后勤服務保障。
今后,崔寨街道將在項目服務中不斷加入“智能”元素,運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務系統,實現從項目入庫到竣工全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將在建項目的基本信息全部展現在數據庫當中,實現對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進度等多方面信息的整體了解和全面把握,對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預判,同時在已拆遷村群眾回遷安置時間不斷臨近的情況下,計劃在數據庫內新增用工需求,建立完善項目用工和群眾就業結對機制,及時對接條件滿足、能力適應的群眾完成技術培訓,滿足項目建設發展中的用工需求。
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 大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5年的篤行實干匯聚成了槐蔭全力打造“齊魯門戶,醫養之都”的底氣與實力。當“泉水叮咚”融入“黃河大合唱”,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在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一流城區的道路上走出槐蔭的速度與風采?“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新一屆槐蔭區政府給出的答案。全區將堅持以創新驅動經濟增長,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全市前列;以創新激發科研動力,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全市前列;以創新推動對外交流,在提升開放能級上走在全市前列;以創新賦能城鄉治理,在打造宜居環境上走在全市前列;以創新促進民生改善,在推動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市前列;以創新助力風險防控,在提升治理能力上走在全市前列。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新的一年,槐蔭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區域性重要創新策源地。通過打造全國一流的生命科學創新集群和“醫教研產養服”大健康生態圈,充分發揮山科控股(槐蔭)科創基地等載體功能,加快打造創新活力空間;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落實“科創十條”,加快建設槐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構筑創新人才高地;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優質資源與全區產業深度融合,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創新鏈與產業鏈將在槐蔭這片熱土上深度融合。槐蔭將做實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同時全力推動175個重點項目快開工、快建設,抓好醫療硅谷等7個省級重點項目、濟南市醫療大數據中心公交樞紐等31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
創新的“紅利”與“活力”將在決勝“五大戰場”與“兩核三區”的高質量發展上充分釋放。嶄新的槐蔭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創新加快推進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央企總部城、百年商埠歷史文化區、智能制造產業區、鄉村振興生態區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創新驅動、政策促動開啟奮勇爭先新征程
唯有敢于創新的地域,才是充滿希望的熱土。2022年,商河縣將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提升縣域綜合實力,通過創新驅動、項目帶動、政策促動,培植壯大四大主導產業和五大特色產業集群,支撐實體經濟塑成優勢、跨越發展。據了解,今年該縣將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產業集群。記者獲悉,作為未來5年商河主推的六個特色園區載體之一,目前商河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創新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已經開工,接下來將加快完善道路及配套管網工程,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和能源服務中心項目,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未來,該縣還將發揮工業的延伸和協同效應,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餐飲住宿等傳統業態提檔升級,打造金融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除了轉動科技創新的輪子,還必須轉動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當前,隨著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獲批建設,各類政策資金加速向濟陽集聚。打造全市、全省最具標桿意義的鄉村振興集中展示區,時機已經具備、條件已經成熟。剛剛落幕的濟陽區第一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濟陽將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以“五大振興”為統領,不斷提升農業品牌內涵、農村示范效應、農民幸福指數。
未來,濟陽區將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妥實施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實施全域綜合整治,全面提升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支持村集體與社會資本良性互動、深度合作,五年建成經濟強村200個。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大力實施新型農業主體培育工程、農業生產托管增收計劃,推動托管模式由糧食作物向設施農業轉變,穩步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創新帶動“老樹”開“新花” 按下工業領域轉型升級“快進鍵”
“科德智能智造產業園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164天,再次刷新了項目建設的玫德速度、平陰效率,加速了玫德集團向智能化生產和智慧型服務的轉型?!泵档录瘓F董事局主席孔令磊介紹,“項目作為省級重點項目,是玫德集團繼瑪鋼科技園、邁科管道、邁克閥門之后,投資建設的又一高端制造迭代升級項目,也是平陰縣致力于推動流體輸送特色產業鏈群發展的又一有力舉措。”科德智能項目總投資11.2億元,由年產20萬噸智能高端流體管道、科德智能、玫德集團服務中心三大
功能區構成,是國內同行業裝備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工廠。智能高端流體管道工廠通過工業互聯網、5G等技術手段,實現生產信息、設備信息、質量信息、能耗信息可視化、數字化,推動產品結構替代升級??频轮悄芄S集智能制造產品研發、生產于一體,包含智能立體倉儲、智能物流輸送、機器人集成應用等,推動制造業工廠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打造智慧型企業。
科德智能智造產業園只是平陰縣工業領域轉型升級、引領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平陰縣從自身實際出發,未來幾年,將進一步聚焦工業、突出工業,把“工業強縣”旗幟舉得更高,把“工業強縣”戰鼓擂得更響,堅決打好“工業強縣”攻堅戰,提出“在‘工業強縣’上實現跨越,實力平陰邁上新臺階”的發展目標。通過大力發展工業,平陰現代產業體系將更加完善,五大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更加明顯,新材料、新裝備、生命科技、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以上,成為省會“工業強市”、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26年,力爭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40億元。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