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云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穩 呂樂 畢勝 實習生 汪雪然 濟南報道
從而立之年到年逾花甲,劉福海在他68年的人生中,花了34年的心血去拍攝黃河、記錄黃河。用他的話說,“我鏡頭里的黃河,每一張都有不同的顏色。”
劉福海自幼生長在黃河岸邊,他覺得,他對黃河的感情是印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
圖:68歲的劉福海,花了34年的心血拍攝黃河,用他的話說,“我鏡頭里的黃河,每一張都有不同的顏色。”(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問及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件,劉福海說,每一件作品他都喜歡,“因為每一幅作品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與黃河結緣,是在劉福海小時候。一次大雨過后黃河洪峰的來臨,劉福海到剛建成通車的黃河大橋去看黃河。劉福海回憶道,“因為大水剛過,那個水幾乎頂到了黃河兩岸,水流很滿很脹,大大小小的漩渦,一個接著一個,氣勢非常磅礴。”
這是劉福海第一次俯瞰黃河,滾滾黃河大浪滔天的氣勢與恢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里。從那時起,劉福海就深深地愛上了黃河,喜歡上了黃河的顏色和氣勢。“黃河水的顏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雖然年齡小,說不清楚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但心中就是對黃河產生了敬畏之情。”
圖:這些年,憑借黃河系列的攝影作品,劉福海也獲了不少國內外的大獎,但劉福海仍然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圖:這些年,憑借黃河系列的攝影作品,劉福海也獲了不少國內外的大獎,但劉福海仍然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20世紀80年代,劉福海進入濟南汽車制造總廠(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因為有設計的愛好和特長,被分配做了主管宣傳的工作。
彼時,為了打造“黃河”汽車品牌在全國乃至國際知名度,劉福海策劃了《中國黃河汽車總目錄》項目,并打算找一張黃河最具沖擊力的照片作為目錄封面。
在當時那個年代,圖片素材的來源只能靠自己解決。1987年8月,劉福海和兩位同事長途跋涉,來到壺口瀑布,拍攝了《中國黃河汽車總目錄》的封面圖片。“那副作品的名字就叫《壺口瀑布》,從此我與攝影、與黃河,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一次看到壺口瀑布,黃河那種震撼的氣勢讓劉福海熱淚盈眶。“從我第一次拍攝壺口瀑布起,黃河震撼的氣勢就把我徹底感動了。從那時起,我內心里就有這樣一個念頭,我要用出畫冊的方式,讓更多人欣賞到黃河的美。”此后,壺口瀑布成為了劉福海拍攝黃河的起點,也成為了他近半生的拍攝主題。
圖:劉福海自幼生長在黃河岸邊,他覺得,他對黃河的感情是印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山西呂梁山、陜西玉龍山是劉福海拍攝壺口的兩個主要拍攝點。“這30多年,至少去過壺口瀑布40多次,每次來回往返都是2000公里。最多的時候一年要去五六次,素材也拍了最少上萬幅。”有時候,為了一張照片,劉福海會在冰上趴一個多小時,甚至還會冒著嚴寒從上午9點等到第二天凌晨3點。
來回奔波不僅辛苦,有時也會遇到危險。劉福海說,那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故事。
在一次去壺口瀑布拍攝時,由于長途趕路,同去的兩位同伴腳上磨出了不少血泡,劉福海便把他們安置在當地農民的窯洞里,獨自一人扛著機器去拍攝。為了找到最佳的拍攝位置,抓住稍縱即逝的光線,劉福海在壺口瀑布最下層的巖石上趴了一個多小時。
“當時心情很激動,為了搶時間也沒有顧得上考慮什么危險。當我拍完以后準備離開的時候,危險就發生了。”拍攝接近尾聲時,劉福海發現,自己所在的巖石飛滿泥漿,而身體也逐漸變得不受控制。“它是很滑的,瞬間大腦一片空白,你想想,再往前就掉下來了,我突然產生了一種危機感。”
劉福海說,他不記得當時究竟是喊了“救命”還是別的話,幸好有三位操著南方口音的游客發現了他的狀況,用三條腰帶互相連接拋給他,他抓著腰帶順勢爬上來才得救。“現在回想起來,那是我的三個恩人,我連他們的相貌都沒看清,這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
雖然,遇到了這么多危險和波折,但是,劉福海從來沒有產生過放棄的念頭。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8月,他的巨幅攝影藝術作品集《中國母親河·黃河魂》由中國攝影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先后被國家圖書館、濟南圖書館、陜西省宜川縣人民政府收藏。劉福海在《中國母親河·黃河魂》中,記錄了黃河中游壺口段四季如畫的壯美影像,表達了他對母親河的深厚情感,其中《中國福 福佑中華》《盛世黃河圖》等多幅作品廣受好評。
圖:劉福海表示,他對黃河的拍攝應該永遠在路上。(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而當記者問及其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件時,劉福海說,每一件作品他都喜歡,“因為每一幅作品我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不過,劉福海著重給記者講了《中國福 福佑中華》這件作品。“這是2014年我偶然拍到的,當時河水簇擁著石塊,正好形成了這個‘福’字。通過和畫面上的人物對比來看,這個福字至少得上百米之大,這是一種特別難得的奇觀。我當時拍了這部作品也非常激動,因此印象也非常深刻。”
這些年,憑借該系列攝影作品,劉福海也獲了不少國內外的大獎,但劉福海仍然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創作是無止境的,現在你讓我說我的作品怎么樣,我認為我的作品很一般,還需要繼續努力。”
圖:劉福海與助手一起挑選照片。(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畢勝 攝)
“拍攝黃河是我的執著追求,黃河這個主題是我用盡這一生都拍不盡的,我會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我們對黃河的拍攝應該永遠在路上……”問起未來的拍攝計劃,劉福海告訴記者,“我準備出一本圖集,從青藏高原黃河的源頭開始,一直拍到咱們山東入海口,全面的把我們母親河的氣勢展現出來。”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李云霞
春暖花開,護城河兩岸綠柳輕拂,各種花兒競相開放。與家人,好友,乘一艘畫舫,沐浴在春日溫暖的陽光下,徜徉在清澈見底的護城河,未嘗不是賞春的絕佳選擇![詳細]
根據濟南市統計局數據,1-2月濟南市規模以上工業承壓運行,實現增加值同比下降9.1%。行業增長面保持穩定。41個大類行業中,23個行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為56.1%,重點行業醫藥制造業增長6.4%,石油煤炭加工業增長4.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5%,計算機通信設備[詳細]
從而立之年到年逾花甲,劉福海在他68年的人生中,花了34年的心血去拍攝黃河、記錄黃河。用他的話說,“我鏡頭里的黃河,每一張都有不同的顏色。”劉福海自幼生長在黃河岸邊,他覺得,他對黃河的感情是印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