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本報4月10日訊 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目前,小清河水質均值首次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連續第四年創造新的歷史紀錄。
看得見一城山色、聽得到泉水叮咚,是大自然賦予濟南最寶貴的自然資源。近年來,我市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和定位,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進流域污染防治,全力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山為紙、以水為墨,描繪了一幅亮麗的生態文明畫卷。
2021年,全市國、省、市控流域斷面水質達標率以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國控斷面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實現五個百分百。小清河治理入選山東省美麗河湖典型案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清河流域濟南段從長期以來的劣五類水體到2019年一年內首次月均值改善為Ⅴ類水、Ⅳ類水、Ⅲ類水,2020年在沿河全線施工情況下實現年均值達到IV類水,2021年均值首次達到Ⅲ類水,2022年均值首次達到Ⅱ類水,連續四年創造新紀錄。
水生生物指標變化與水環境理化指標變化趨勢一致,本土生物種群出現、生物多樣性提升均可說明本土生態系統的恢復,凸顯水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自2016年起開展水生生物調查。作為濟南重要的城市內河,小清河首選成為水生生物調查對象。
調查結果顯示,“十三五”期間,小清河流域濟南段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出現了中華華鰍、花滑、中華鳑鲏等本土魚類物種種群恢復。2016年,小清河濟南段生態調查共發現水生生物73種,2021年小清河水生生物種類達230種,生物多樣性種類近5年增長3.15倍,總生物物種豐富度顯著提高。
同時,小清河濟南段浮游植物生物多樣性指數由2016年的1.26增長至2021年的2.23,生物多樣性指數增長了77%,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筑牢生態屏障,讓綠水青山成為泉城最亮麗底色。
初審編輯:高娜
責任編輯:曹亮
舉世矚目的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落下帷幕后,山東濟南有一家企業收到了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國網冀北電力公司張家口供電公司、國網天津電力公司相關部門發來的感謝信,感謝其為冬奧保電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