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的召開為濟南市未來五年發展作出系統部署。“作為落實‘東強’戰略的主戰場、主陣地,章丘將深入貫徹落實濟南市黨代會精神,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的工作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主動融入黃河戰略,勇擔東強使命,著力打造省會東部科創新城、智造高地、文旅名城、生態綠城、康養福地,加快建設濟東強區。”章丘區委書記馬志勇表示。
未來五年,章丘區錨定奮斗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力爭2026年突破1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力爭2026年突破120億元;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區50強。
馬志勇表示,具體到今年,章丘將緊緊圍繞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從“5+4”九個方面系統施策,“5”,就是突出優勢拉長板,擦亮5張創新名片;“4”,就是著眼全局補短板,實施4大改革攻堅行動。
擦亮工業強區的創新名片。工業是章丘安身立命之本,作為工業重鎮,產業較為完備,企業數量眾多,有工業企業2208多家、規上工業企業552家、主板上市企業4家,是全市唯一擁有兩個沿黃合規工業園區的區縣(國家級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刁鎮省級化工園區)。2021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374.8億元。將進一步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推動工業企業向穩向好。圍繞積極爭創全省工業十強縣,依托智能制造走廊,引進培育“領航型”企業、產業鏈關鍵企業,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兩大千億級支柱型集群,培育新醫藥、新信息兩大成長型集群,力爭年內四大產業集群規模達到1260億元、增長18%。用好藍海領航、龍山人工智能谷等平臺,加快突破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產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力爭年內培育上云標桿企業30家,新增兩化融合貫標企業30家。緊盯靠實221個區級以上重點項目,特別是總投資52.57億元的6個省級重點項目,總投資701.2億元的54個市級重點項目,落實工作專班推進機制,加快投產達效,為工業強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擦亮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創新名片。章丘聚焦五大振興目標,創建了市級以上示范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8家,區級以上美麗鄉村示范村233個,示范片區3個,精品線路6條。下一步,將圍繞積極爭創全省農業十強縣,點線面共同發力,面上,積極爭創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片上,加快推進三澗溪示范片區提檔升級,點上,著力打造國家級章丘大蔥田園綜合體,集中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同時,加快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全省第三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創建工程,高標準完成10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建設和6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任務,改善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網,優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網,激發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主體內力,推動由示范創建向全域振興轉變。繼續鞏固拓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成果,力爭實現分紅村達到100個,基本消除集體收入30萬元以下村,超過50萬元村達到70%。
擦亮國家級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創新名片。明水經開區是濟南市唯一一家國家級經開區。將扎實做好擴區調區工作,構建“3+3”(西、東、北片區,齊魯航空城、相公莊、桃花山工業園)格局,促進協調聯動。抓好產業招商,年內力爭在引進超50億元、超100億元重特大工業項目上取得突破。突破西片區,加快江河未來城、華潤雪花啤酒等項目建設,打造產城融合的產業社區、科創新城。統籌東片區、北片區,加快濟東智造新城產業升級,高質量通過刁鎮省級化工園區復審。編制產業平臺專項規劃,推進中白、中意等“一園一業”發展。加強與自貿試驗區、綜保區的對接協調,發展離岸貿易,加快與青島開發區合作共建園區建設,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園,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2%以上。
擦亮齊魯科創大走廊的創新名片。齊魯科創大走廊由章丘最先提出、最先實踐,沿線布局眾多科研平臺,建有13所高等院校。將立足山大科創資源,用好山東戰略新興產業城等載體,承接優質成果轉化。把發展經濟與建設地鐵統籌推進,科學謀劃產業布局,拓展城市增值空間。發揮產業技術優勢,服務建設運營,打造本地化軌道交通配套產業。發揮科技型企業主體作用,健全“人才之家”服務機制,用好駐章高校及科研院所,實施校企校地合作項目,做強“百脈匯”人才品牌。
擦亮文旅名城的創新名片。章丘是千年故縣、考古圣地,有著深厚的人文沉淀和歷史傳承,境內5處遺址入選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濟南72名泉章丘有6處,山泉河湖城交相輝映。將創新文旅融合發展思路舉措,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按照黃河文化脈絡,加大對龍山文化、清照文化、泉水文化等深度挖掘和闡釋,修繕保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特色建筑、傳統民居。加快建設明水古城,做精做特做美“泉水+古鎮+文化”品牌,依托齊魯古道·文旅走廊整體優勢,整合打造旅游產品、精品線路,把章丘文旅名氣打出去、人氣引過來、財氣留下來。
實施營商環境改革攻堅行動。優化8.9萬平方米的政務服務大廳,精簡審批事項,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探索推行“多業一證”,打造全省最優營商地。按照省里提出的“出清、盤活、提效”要求,實施更加精準的產業鏈要素配置,全力以赴幫助企業解決土地、資金、能耗等現實問題。
七是實施生態治理改革攻堅行動。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方案,統籌綠色發展、生態保護、污染治理,打造美麗家園。
實施民生改善改革攻堅行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落實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任務,辦好22件民生實事,謀劃做細共同富裕具體路徑,推進慈善公益事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風險防控改革攻堅行動。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確保社會平穩有序。突出黨建引領,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加強各級班子建設,選好管好用好干部隊伍,打好“三不”一體組合拳,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段婷婷 通訊員 孟凡庚 報道)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目前,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已指導各區縣設立了230多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點,解決了全市7000多個核酸檢測采樣點醫療廢物收運瓶頸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