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俊怡
責任編輯:張帆
白天的卷包車間,機器不知疲倦得隆隆地轉著,在設備旁總能聽到一句句“大嗓門”,看到一個充滿干勁、熱情滿滿的身影,他就是濟南卷煙廠卷包車間維修工“杰哥”—張杰。入廠25年來,張杰從機臺旁勤懇學習的新手學徒成長為可以熟練維修設備的技術能手;從年輕帥氣的小伙子成長為成熟穩重的“杰哥”。始終不變的是他對工作的熱愛與追求,面對困難的不畏與堅韌。
自1998年參加工作以來,張杰就和包裝機緊緊聯系在一起。他懷著一顆熾熱之心,將包裝機的知識了然于胸;他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態,不懂就問、不會就學;他始終堅守在生產一線,練就了過硬的操作技術與維修技能。厚積才能薄發,在2019年張杰迎來一個新挑戰——“泰山杯”第五屆山東中煙煙機設備機械修理職業技能競賽。由于各種因素,此次競賽備戰長達兩年,僅封閉訓練就有三次。加上這不僅是中煙首次進行ZB47包裝機的省級比賽,單位對這次比賽的格外重視,而且對張杰本人也是難得的機遇,再加上同期參加比賽的同事大多為青年,精力體力都在他之上,即使有著多次備戰經驗的張杰,也面臨不小的心理壓力和思想挑戰。對他來說,這次競賽不僅是專業素質的考察,更是對抗壓能力與體力的考驗。
封閉訓練期間,張杰奮發上進,不甘人后,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頑強奮斗、廢寢忘食。他白天在車間埋下身子苦練實操,晚上回到宿舍便將手機上交,伏在案前奮筆疾書認真攻克理論知識。與家人的聯系變少了,張杰就將對家人濃濃的思念,轉化為備考期間頂住壓力前行的不竭動力,把對家人的情感一分不少的付出在設備上。同時教練組也為張杰制定了周密的復習計劃,與時間賽跑搶效率、與設備較真保質量。那段時間,只要見到張杰,手里絕對少不了整套的內六方和十幾把兩用的扳手,和他更形影不離的是一大本積累了兩年的厚厚的機械理論筆記,筆記被翻閱的次數太多,封面和騎縫都沾滿了他的指紋散發著設備油墨的氣味、頁腳沾滿油污微微翹起,見證著張杰的用心和付出。別人問他“杰哥,書本不離手呀?筆記本都要翻破了。”他總是嘿嘿一笑,謙虛地說:“勤能補拙,記不住就比別人多背幾遍”。
競賽備戰期間,如何降低ZB47包裝機1號輪的組裝時長和小透明切割刀的安裝調整時長是張杰最大的困擾。為了在比賽中追求更快的速度,一時間,調整市場項目卡在瓶頸怎么也無法突破。張杰急在心里,開朗的他也明顯沉默了許多,“怎么才能突破當下的瓶頸呢?”張杰在心里暗暗思忖。在剩下的每一天的時間里,無論是封閉訓練還是日常工作,他都把每一次實操訓練的機會都當成是最終的競賽去對待,他認真復盤、仔細琢磨,細化到每一個零件每一個工具放置的位置和方向,不需要低頭就能取到需要的零件和工具,同時他嚴格進行時間控制,把每一個動作不僅刻在大腦,還要刻進身體。在教練組的不斷研究和幫助下,張杰朝乾夕惕,最終把鋁箔紙包裝一號輪總成項目用時從16分鐘降至15分鐘以內,小透明切割刀安裝調整項目用時從7.5分鐘降至7分鐘以內,大幅領先了同期一起備賽的同事。調整時長瓶頸的突破也大大提高了張杰在日常工作中的效率,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攻克理論難關。
在“泰山杯”第五屆山東中煙煙機設備機械修理職業技能競賽中,張杰作為實操考試倒數第二位出場的選手,壓力倍增,他眉頭緊鎖,汗珠簌簌地從額頭流下,手上的動作卻沒有絲毫影響,手起、鉗落,整套動作干凈利落、不需要任何停頓與思考,演練過無數遍的動作已形成肌肉記憶。憑借過硬的專業素質與強大的抗壓能力,張杰最終在規定時間內提前完成比賽,以總分95.94分斬獲卷煙封裝設備機械修理工維修技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二十多年的歲月里,張杰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氣吞山河的誓言,只有恪盡職守、臻于至善的精神,只有行遠自邇、篤行不怠的堅持。張杰用實干奮斗成就多彩人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崗位和企業的無限熱愛。
(通訊員 李春輝)
初審編輯:魏俊怡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