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王瑜
責任編輯:李澤
大眾網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柳蘊芬 煙臺報道
提到果業的發展和蘋果栽培管理,王天勇總是能滔滔不絕的說道很久,如今合作社經營良好,穩穩地走上了致富路,王天勇也通過個人努力,通過科學種田嘗到甜頭后,他不忘家鄉,讓農民學技有勁頭,服務帶動了一批人共同增收致富。
懷揣夢想,堅持走發展農業之路
王天勇祖傳木匠手藝,但自幼愛好農業,在青少年時期,一邊靠給村里人做木匠活補貼家用,一邊跟隨當時村里的老技術員學習農業知識。90年代初期,他轉業到濟南開了一家汽車配件店,收入相當可觀,但是年少時期的農業夢一直在他心中,走遍大半個中國,經歷了商場的洗禮,最終義無反顧回村發展心心念念的農業。回村后恰逢土地改革,王天勇利用當時開店攢下的幾萬塊錢,一口氣在村里承包了60多畝地,對于當時一心想要擺脫土地的人們來說,他無疑是個另類。頂著村里人的議論,他一心搞農業,天天鉆地里。開始創業并不順利,折騰了幾年先前的積蓄也所剩無幾,資金的匱乏讓家人幾度想要放棄,可他卻一直堅持,最終將目標和方向放在了種蘋果上,并開始了他的蘋果產業發展之路。
他利用繁育苗木來周轉資金,一邊收入一邊投入,循序漸進,慢慢將這60多畝的荒山披上了綠衣,在這期間所有能省的收入他都投到了果園,生活過得十分拮據。當時政府鼓勵發展紅富士品種,但是60多畝土地,當時的管理技術剪樹、授粉、套袋、摘袋、摘果、賣果這一套程序下來費時費工,經濟條件不允許雇人的情況下只能靠他和妻子勉強維持。妻子理解支持丈夫的農業夢,二人互相扶持共同努力,克服各種艱難,始終堅信只要有毅力和恒心,一切都會好起來。
自我提升,學習腳步永不停歇
在生活稍有改善后,王天勇覺得不能僅靠自己年輕時所學的知識去埋頭苦干,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自我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于是開始留意跟農業有關的報道跟書籍,并訂閱了《煙臺果樹》《落葉果樹》等專業書刊,一直堅持學習,從1996年至今一期都沒有落下。接觸專業知識以后,王天勇舉一反三,結合專家的理念自行研究不用拉枝、不用環剝、不用刻芽的新技術,打破傳統研究出新的喬化樹形,既節約人力物力,又可以早期豐產,一舉兩得。同時還研究出來一種抗重茬砧木,實驗結果非常好,解決了農民伐老建新過程中傳統苗木不耐重茬問題的影響。隨著果品價格受市場影響大、經銷商壓價問題的不斷出現,王天勇深知農業生產的局限性和差異性,自己一個普通農民會的再多也有他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將精力放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學習會上,積極參加國內各地果業技術培訓班、省市區農廣校的培訓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電商會等學習培訓,尤其在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后,通過農廣校各類型的培訓學習和平臺的提供,除了技能和思路眼界不斷提升,對果品市場規律也有了進一步了解。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研究,王天勇發現市場上的蘋果老品種較少,而不少人對老品種蘋果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達到一定產量和品質的話就可以掌握主動權。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后他便開始行動,先后發展了小國光、秀水、小葉子、青香蕉、印度青、金帥等多個老品種。后來看到桑葚的商機,又發展了一部分桑葚,利用夏閑的時候搞采摘,尤其在六一兒童節時采摘的大人孩子絡繹不絕。隨著不斷發展與宣傳,合作社的收益也越來越可觀。
示范引領,帶領農戶共同致富
王天勇的付出與收獲周圍人都看在眼里,慢慢更多的人相信他們夫婦的眼光和潛力,逐漸開始追隨他們的腳步。王天勇也不藏著掖著,把自己的種植經驗傾囊傳授給想學習的人,以現場傳授、電話答疑、上門指導等方式義務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夫妻二人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將農廣校的培訓學習平臺宣傳給大家,并帶著更多的人加入到學習的隊伍中來,同時積極配合地方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各項工作,獲得福山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煙臺市農廣校優秀田間學校、山東省農民鄉村振興示范站等稱號。作為農廣校的田間學校培訓基地,多次承接學員們的參觀,現場示范講解種植技術,把種植園培育成果農參觀學習、交流技術的示范園,先后組織幾百人次的農民參加福山區農廣校、煙臺市農廣校、煙臺果樹站、山東省農廣校的農民學習培訓,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進步,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一人富不如眾人富。對于那些相信和支持王天勇的人,他想帶領大家一起發家致富,于是申請成立了煙臺市天庸蘋果專業合作社。為了開闊產品的銷售渠道,王天勇利用培訓學習的品牌創建知識申請了自己的品牌商標,隨著用心經營合作社一點點走上正軌。王天勇還自學了嫁接技術,自2010年以來,技術逐步提升并成立了嫁接服務隊,目前嫁接隊成員有12名,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在煙臺市職業技能嫁接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榮獲“苗木繁育之星”、“繁育能手”的好成績。團隊勞務年收入三十余萬元,截至目前已累計增加收入近四百萬元,帶領大家不斷創收共同致富。
堅信選擇,努力付出終有花開
一路走來,王天勇頂住了巨大壓力,始終堅信、追隨年輕時的農業夢,再苦再難的條件也沒有打破他對夢想的追求。
時至今日,他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奮斗過程中也先后獲得了多個榮譽:2017年省級優秀職業農民典型、2018年福山區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科技狀元、2019年博士達杯蘋果苗木嫁接大賽果樹苗木繁育能手一等獎、2021年山東省農業領軍人才培訓班優秀學員、2022年煙臺市第8屆鄉村之星、2022年度齊魯鄉村之星、2023年煙臺市第一屆大櫻桃技能大賽銀剪子獎、2023年蘋果樹整形修剪管理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2023年獲評煙臺市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農藝師等。
目前,王天勇與中國農技推廣中心、山東農業大學、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煙臺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福山區農業農村局等多個研究推廣部門都有合作,在蘋果苗木培育、抗性砧木選育、雜交育種和芽變選種、珍稀品種收集整理開發利用等方面都有涉及,致力于把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品種管理技術、農業生產資料運用到生產中。
提起自己夢想,王天勇說:“我這輩子的追求就是要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
初審編輯:王瑜
責任編輯: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