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陳鳳祁
海報新聞記者 周凌峰 劉樂 吳珂洋 濟南報道
聚焦中小企業“不愿轉、不會轉、不敢轉”共性問題,位于山東濟南的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以下簡稱“數促中心”)給出了最優解。
日前,數促中心舉辦媒體見面會,宣布正式對外開放運營。據了解,這是全國首個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功能類國家級數促中心,由省市區支持共建,浪潮云洲承建,通過一體化的服務生態幫助中小企業完成找到轉型需要的產品服務。海報新聞記者在數促中心內體驗了一次“把脈”“問診”“開藥”的全流程體驗。
先“把脈”找問題,引導企業“愿轉”
“做網絡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又不會編程……” 青島億東煤礦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冷剛回憶起數字化轉型初期企業遇到的問題感嘆道,“這幾年走的彎路真不少。”
像冷剛一樣對于數字化轉型有著困惑的中小企業還有很多。數促中心將“看得見、算得清”的企業成功案例做成沙盤和模型,幫助企業在“看樣、學樣”中找到對標樣板和發現不足,引導企業“愿轉”。
區別于傳統展廳,記者在數促中心發現,“可體驗、可感知”的服務讓數字化“看得見、摸得著”。數促中心負責人李文博表示,展廳設計之初就是本著解決中小企業轉型中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通過企業第一視角幫助企業追根溯源,讓企業從意識上感受到數字化賦能后的力量。
再“對癥”找“良方”,幫助企業“會轉”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以企業主的視角體驗了一次“對癥抓藥”的過程。工作人員將一個二維碼交到記者手上,憑借這個二維碼在大數據平臺的指引下記者拿到了量身定制的診斷結果。“通過這個二維碼可以在各大功能區獲得案例匹配和方案推薦。”李文博表示,數促中心內體驗場景涵蓋機械、化工、食品、電子信息、服裝紡織、建材等重點行業,圍繞這些行業的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超過1000套。
廣東佛山市冠星王陶瓷有限公司的廠房車間內,設備運維過去只能靠人工,設備只有遇見故障才會停機,工作人員才能發現問題前往維修。這樣的尷尬局面讓企業生產效率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面對這樣的局面,在數促中心他們發現了其他企業的成功案例,同時入駐數促中心的服務商浪潮云洲根據該企業設備特點出具了量身定制的方案,幫助企業完成了數字化轉型。
在模擬沙盤前,記者看到機器開機運轉后,運行的實時數據就會呈現在監測平臺上,如有異常故障,趨勢線會出現高尖,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趕到進行維護作業。這樣看似小小的改進卻為企業帶來了頗豐的收益。“通過部署的傳感器,實現7x24小時無間斷監測2800多臺裝備、32000多個零部件的實時運行情況,設備故障率降低55%,節約設備運維等各類成本300萬元,備品備件采購成本每年降低30%。”李文博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
和冠星王陶瓷一樣受益于數字化轉型的還有青島荏原環境設備有限公司,服務商山東奧太電氣有限公司根據企業生產特性在產線上打造了焊接生產平臺,平臺的構建起了焊接工藝模型,提高焊接質量。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公司有186臺設備接入了焊接系統,焊接記錄單準確度達100%,焊接質量問題下降10%,年節約成本100萬元,提高收益500萬元。
最后“良方”配“補劑”,讓企業“大膽轉”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后,不僅能實現“降本增效”的利好,還能加快企業發展步伐。為了讓企業轉的沒有后顧之憂,數促中心在系統適配、培訓實訓、金融支持方面也向前一步,主動發力。
在展廳的服務支撐區域,記者以企業主的身份查詢到了可以享受的政策支持,一個系統將政策、標準、知識產權及法律等方面匯集成鏈條,讓企業一站式匹配到適合自己的政策內容。除此之外,在金融區域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匹配推薦各類金融服務產品,進一步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資金成本。
數字化手段不僅讓企業與政府間實現了雙向信息互通,也為企業完成了服務商的遴選匹配,讓企業轉型的步伐邁得更從容不迫。截至目前,數促中心匯聚各類服務商400余家,通過“柔性可成長”設計和表現形式,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資源的精準推送,做到“一企一策”,真正讓中小企業“轉得起、用得上、出效益”。
李文博表示,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全年服務企業超過10000家,力爭到2026年匯聚優質服務商1300家左右、形成優質解決方案5000余個,培訓企業家超過1萬人次,打造全國領先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新標桿。
在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工業互聯網處副處長張旭看來,數字化轉型既是助企紓困之舉,也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措施。山東將堅持把數促中心作為推動山東中小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優化完善支持措施,建強用好數促中心,提標提速山東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陳鳳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