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岳璋 濟南報道
彭傳鳳,漢族,女,1981年09月生,群眾,個體工商戶、理發師。
她出生在東北,四歲多回到山東省平陰縣,跟隨父母定居孝直鎮李莊村,因為小時候家庭經濟條件和醫療衛生水平不足,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造成殘疾。但是她努力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學習剪發技術,開啟自己的新生活,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彭傳鳳堅持對到店理發的老人、幼兒、困難人群減免費用,或免費理發,20年來,彭傳鳳已經為8000多名老年人進行減免理發,金額減免近兩萬元,同時她還積極參加鎮殘聯組織的“以殘助殘”志愿者服務工作,免費為駐地老年殘疾人理發,每月2-3次到鎮殘疾人托養中心、敬老院、日間照料中心做志愿服務,獲得殘疾人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身有殘障志更堅,理發減免創暖人間
上學時,她察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同學總是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她的腿怎么這樣?”“這孩子走路都費勁,這一輩子算是毀了。”不管是同學還是陌生人說的話,都像刀子一樣一下子扎到了彭傳鳳的心上,對于彭傳鳳來說,是不小的傷害,每天生活在陰霾之中,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總是感慨命運的不公,前途茫茫,家人和朋友不斷地勸說和鼓勵,像一道道陽光,沖散彭傳鳳心中的陰霾,初中畢業以后,她接觸理發事業,學習理發技術,一步一步將“彭鳳理發店”由一開始的“漏風小破屋”發展到現在的空調、熱水器一體化,并注冊了工商營業執照,而且,在她的小屋里,掛著這樣一個牌子“老人剪發優惠”,本就身體行動不方便的她,理起發來就要比正常人多費一半的力氣,有人問她“你說你天天這么累了,給剪頭發還少收一半的錢,有的還不收錢,圖什么啊?”“我作為殘疾人,我當然知道老弱病殘生活中的不容易,他們更需要別人的關懷,我不希望他們因為付不起理發的錢而蓬頭垢面。”她曾踏足山巔,也曾墜入低谷,二者都使她受益良多,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蹴就了她助人為樂的品質。
公益活動沖在前 助人為樂肯奉獻
殘疾人本身就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心與愛護,而彭傳鳳卻做到了主動去關心、愛護別人。每次村里的公益活動,總是能看到她的身影,人居環境整治、“以殘助殘”志愿者服務工作、駐地大齡殘疾人理發,每當村里的微信群下發公益活動通知,都能第一時間看到她回復“彭傳鳳明天可以參加”。彭傳鳳不止一次的給大家說:“國家和政府給我提供了便利、給予我支持、在政策上發放許多補貼,減輕了家庭上的負擔,我也想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貢獻一點點力量,這是我應該做的”。弱者不是殘疾人的代名詞,憐憫和同情不是他們的期待,創造與奉獻才是他們真正地追求。
助人為樂永相傳 回饋社會世代延
“吆,孩子這么大了啊,今天跟你媽媽來幫奶奶們來洗頭了又?”住在孝直鎮如康家園的李奶奶給彭傳鳳的女兒打趣道。“奶奶,我昨天就寫完作業啦,看著我媽媽這么累,我也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啊,我幫你們洗完頭讓你們感受一下我在網上新學的頭療手法”。如今的彭傳鳳,在空閑時間,還會到殘疾人托養中心、敬老院、日間照料中心做志愿服務,獲得殘疾人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周圍鄰居和顧客紛紛夸贊彭傳鳳手藝精通、助人為樂、熱心公益,有一顆善良無私奉獻的愛心。從小跟他長大的一兒一女早就耳濡目染,自愿的加入到助人為樂的隊伍之中,伴在彭傳鳳的身旁,義務為社區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理發服務時,幫媽媽為老人洗頭、按摩。用他們的行動傳遞著愛心和溫暖。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