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盛夏時節,位于黃河之北的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范區,一望無際的夏收夏播景象讓人沉醉。
前不久,這里迎來了濟南市的“頂格”觀摩團——全市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現場推進會考察團。考察人員專門來此考察觀摩糧食減損的好經驗,推動實現糧食增產提質、建設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的好做法。
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范區坐落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濟南起步區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明確支持設立的實體性新區,是一座未來希望之城,將成長為“鑲嵌在黃河流域的最具現代化特征的璀璨明珠”。
起步區這顆“明珠”,未來必定是新動能、未來產業聚集之地。濟南為什么要在寸土寸金的黃河新城下大力氣做一篇糧食文章?
“世界難題”求解
濟南起步區有“答案”
糧食問題從來都不容忽視。放眼世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缺糧少食”困境的同時,卻有大量糧食損失或浪費。《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預計有近6億人長期食物不足,非洲形勢尤為嚴峻。此外,據聯合國估計,全球生產的幾乎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失或浪費。
在極端天氣頻繁發生的背景下,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愈發嚴峻,糧食安全“世界難題”待解。求解這一“世界難題”,在想方設法提高糧食產量的同時進一步做好糧食減損工作,迫在眉睫!
2021年9月9日,由中國倡議的國際糧食減損大會在山東濟南首次召開。大會發布了《國際糧食減損大會濟南倡議》,倡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良種選育、綠色防控、科學施肥、精準灌溉、高效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生產者的專業技能,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效率,切實做到減損增效。”
“濟南倡議”的踐行,濟南當然要沖在前面。
起步區北部是濟南市的糧食主產區,在有限的空間里提高農業效率、解決糧食減損難題,是建設更高水平“齊魯糧倉”應有之義
2022年5月29日,濟南起步區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范區項目土地流轉協議簽約儀式在太平街道辦事處舉行。這標志著求解“世界難題”從“設想規劃”進入實際操作層面。
隨后的兩年,這個“萬畝大田”聚焦糧食“智能、高產、減損”,整合資金 1.25億元,植入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在全國率先實現“耕種管收儲”全過程智慧化管理,全力打造“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數字化管控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糧食生產減損技術”四個國內領先的示范區。
如今的示范區,設置了6個種業園區、1個高產創建區、1 個農機籽粒收獲早熟品種區,共展示70個品種。2023年,這里試驗種植玉米品種69個、大豆2個、高粱2個、水稻1個。此外,這里還規劃建設了以種業總部企業和研發平臺為引領的“百畝科創港”,為企業、科研機構提供辦公、科研、實驗載體。目前,已引進現代種業創新發展項目12個、投資6200萬元,種業企業6家。
“世界難題”的求解成效有目共睹——經過試驗,示范區預計提升糧食畝產15%,降低化肥農藥等農資消耗30%,糧食全過程綜合減損5%,減少 90%人工,實現畝均增收300元。在內部實現糧食增產減損的同時,示范區也為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樹立了新標桿。綜合服務中心和智慧糧食加工倉儲中心將面向周邊農戶提供農業展示體驗和糧食收儲等服務。
“萬畝大田”為糧食增產減損提供了“濟南答案”。
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
城與鄉的“共鳴”
很多人認為,建設一座黃河新城,主要是在“城”上做文章。其實,這是有誤區的。
濟南起步區,在描繪發展藍圖的時候,就創新提出了打造“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的理念,規劃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
田園城市,不僅要做好“城”的文章,更要做好“鄉”的文章,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一體發展。這樣的黃河新城才有魅力,讓人向往!
做深做好“鄉”的文章,就是在起步區建設發展的藍圖內,找到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在起步區這張“白紙”下,鄉村振興的探索有了無限可能。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增加收入的關鍵在于發展現代農業。
智能化、數字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在起步區發展現代農業,智能設備、5G、大數據等正在成為標配。
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范區共安裝了500多臺(套)監測設備,可以監測微氣候、土壤以及作物生長情況等信息。為應對病蟲害,示范區還在田間設置有病蟲害智能監測和預報系統,包括太陽能智能孢子捕捉儀、智能蟲情測報燈等。
所有設備的監測數據最終都將通過5G網絡匯總到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糧食生產的多數管理環節均可實現遠程智慧化控制,可減少約90%人工。同時,示范區探索建立起從種子選育到生產管理、從收獲到儲藏全環節的糧食增產減損技術路線和模式,實現了糧食生產“耕種管收”全過程增產減損。
示范區的現在,這就是未來現代農業的方向!
鄉村振興不可能統一步伐、統一節奏,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走特色化發展的路子。
于家村開展種糧繁育,東營子村黃金梨成為品牌,小欄村引進種苗產業,薛家村探索花生油產業,祝家村發展蜜薯種植采摘……如今,起步區越來越多的村開始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現代農業沒有特色就沒有吸引力,沒有品牌就沒有影響力!濟南起步區在發展現代農業上起步高、標準高、眼界高,持續推進產業品牌化、精品化運作。
太平街道小欄村的“太平寶”西瓜持續升級換新;郝家寨村將石磨面粉、艾草作為特色產業,打造“艾郝堂”村莊品牌;東坡村建設占地面積170畝的濟南利民百萬蛋雞智慧養殖產業示范園項目,一期工程實現存欄蛋雞40萬羽;孫耿街道薛家村在計劃在花生上做文章,已注冊“薛花香”品牌……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在起步區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常態”。
現代農業怎么能離得開電商的助力?起步區積極探索“展銷會+電商”方式,大力拓展銷售渠道。如今,京東商城的“中國特產·濟南起步區館”,眾多鄉村特色品牌已實現線上銷售,很受消費者歡迎。
一組數據說明鄉村振興的成效:2023年,濟南起步區轄區內村集體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超過70%,其中110個村村集體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
一邊是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新城區,一邊是充滿希望的鄉村田野沃土,這才是讓人向往的新時代現代化田園城市!
小小種子大有前途
起步區有“全國視野”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
濟南持證種業企業達到104家、種業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110億元、良種覆蓋率98%以上、4個品種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近年來,濟南錨定打造“中國北方種業之都”,聚力發展現代種業產業,多項指標取得顯著提升。
在北方種業之都這個大版圖下,濟南起步區是重中之重,是濟南重點打造的兩個種業發展核心聚集區之一。
在起步區建設現代種業產業園,布局“百、千、萬”種業創新示范引領工程。“百畝科創港”重點建設種業大廈、公共科研創新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等;“千畝農創城”重點打造種子加工包裝、農產品交易、加工生產、中央廚房冷庫等;“萬畝示范區”聚焦糧食“智能、高產、減損”建設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范區,作為種業試驗示范基地。
起步區聚合山東種業集團建設的種業現代科技創新園區,集成“一平臺、四中心和一體系”建設項目,力爭創建國家級種業產業園。
北方種業之都總部基地,總投資82億元,圍繞科技創新、生物育種、產學研融合示范、農業大數據中心等產業功能,配置研發中心、辦公空間,形成以院士工作站、國家實驗室為核心,龍頭骨干企業為重點,大數據中心、育種中心等為配套的種業研發總部聚集區。現在,這里正吸引全國種業50強、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等知名種業企業入駐,打造種業總部聚集區。
在起步區發展種業,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山東省農科院太平基地等資源優勢。有了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試驗、實踐,將會有更多寶貴的種子走出實驗室,播種在沃野田間,為守護糧食安全底線提供“芯動力”。
從“端穩飯碗”到“種業振興”,從現代農業到鄉村全面振興,濟南起步區的糧食文章和糧食背后的鄉村文章,果然精妙!
原標題:未來希望之城,為何下大力氣做一篇糧食文章?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7月1日,由濟南市委宣傳部、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共同組織的全市激光產業高質量發展集中采訪活動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