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謝瑋 濟南報道
8月9日上午,記者從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市中區共實施省、市重點及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126個,總投資約1470億元,下一步將力爭全年引進過億元項目10個以上、過十億元項目5個以上,不斷為“二次創業”注入持續奔涌的源頭活水。
作為濟南的“城之央、市之中”,市中區聚焦“提升老城核心競爭力、做強南城主要承載區、拓展西部發展新空間”,立足城市更新謀項目。老城區域堅持“留改拆”并舉,統籌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老舊片區及廠區更新、老舊小區改造、零散地塊盤活、基礎設施提升等更新類項目,充分彰顯獨具市中特色的城市價值。南部新城,目前正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圍繞數字經濟、能源互聯等產業生態,全力推動能源互聯網綠色低碳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快以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西部片區為重點,全區共策劃城中村改造項目11個,涉及城中村17個,約占全市計劃總量的一半,可開發居住及商業用地3000畝、總建設量480萬平方米。
市中區圍繞做大做強現代金融、數字經濟、能源互聯、都市工業、文化商貿五大主導產業,進一步細化實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電網、電力設備及電力電子等10個產業鏈群,以“四大工程”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依托聯通、移動、鐵塔三大通信運營商省市總部以及國網電力、山東出版等轄區200家鏈主龍頭企業,引進培育上下游配套企業,加快培育產業生態。依托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行業領軍企業,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爭取每年新增專精特新、瞪羚企業20家以上,凈增“四上”企業100家以上。緊盯實體經濟項目、高水平項目等“五類項目”,以電力戰新、山東水發等重點項目為引領,更好激發產業活力。繪制產業鏈全景圖譜和招引清單,以“填空式招商”補鏈延鏈,實現優質資源的深度嫁接和鏈群招商的精準適配。
經過多年積淀,市中區積累了一系列資源優勢,政務資源豐富,省市政務服務大廳均在市中;公共服務優質,教育、康養事業全省領先;人才資源充足,獲評“山東省青年人才首選山東20強城市”。三年來,累計引進落地中國石油、國家管網、盒馬鮮生等企業項目1732個,其中注冊資本過億元項目有169個。未來將進一步完善“1+20+17+N”一體化招商聯動機制,緊盯500強企業、優秀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廣泛開展園區招商、資本招商、平臺招商、定向招商。
要素保障是打通制約瓶頸、推動項目實施的前提條件。市中區充分發揮“2+3”項目推進建設調度機制作用,力爭全年實現土地出讓1058畝,同時積極盤活4000余畝低效用地,爭取為項目落地提供更大空間。積極爭取專項債券、專項借款、超長期國債,加快已獲批資金到位進度,千方百計為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做優市中“一起來辦”服務品牌,構建線下“只進一門”、線上“一網通辦”和訴求“一線應答”的服務體系,真正在項目“輕裝快跑”中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全面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