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趙曉丹 濟南報道
提起長清,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青山綠水相依的風光秀麗?
是萬畝花海競相綻放的心曠神怡?
還是在校師生20余萬人的西部科教重地?
但是遠遠不止如此。
8月22日,濟南“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長清專場召開,交出了一份各方面齊頭并進發展的成績單。
何為“清”
“清”有清晰、清楚之意,讓我們先來一起理一理長清的家底。

今年上半年,在全市重點調度1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有9項指標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6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市前3位。
共謀劃儲備項目355個,提報至市策劃項目儲備庫項目196個,完成全年目標任務81.67%。
新招引和洽談多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圓通濟南科技智創園等項目164個。
共確定建設類重點項目135個,總投資1140.31億元。其中,產業類項目88個,比2023年增加18個;省級重點項目6個,比2023年增加4個;市級重點項目25個,比2023年增加16個。
……
理完家底后,我們一起看發展。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支撐和關鍵所在。

結合全區產業基礎,長清謀劃布局了以新能源汽車裝備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為“主導產業”,以網絡視聽、文旅康養為“特色產業”的“2+2”產業體系,策劃搭建生物醫藥產業基金、新材料產業基金2支基金。
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如果說“2+2”產業體系是縱向布局,以片區開發則是橫向開拓。
借助濟鄭高鐵長清站開通運營,開發高鐵片區,謀劃了綠色金融總部、黃河城市廣場等總投資達33.5億元的多個項目;以總投資270億元的中川灣大學城創新區項目為核心,打造中川灣片區,著力打造集“產學研住商”于一體的高端人才聚集區;推進全省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濟清農產品交易物流中心項目建設打造農批市場片區;還有知名的大學園片區,正在打造吃住游玩娛于一體的休閑度假產業集群。
何為“情”
今年年初,長清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票決出了長清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民生實事關乎群眾福祉,一個個關鍵“小事”,既是民之所盼,也是區委、區政府的心之所向。
今年時間過半,長清的民生答卷進展如何了?

長清區委書記肖輝介紹,今年新建、續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6所,增加學位4080個,長清區中醫院東院區正式啟用。
教育、醫療全面提升。
文昌片區3000余套安置房全部交付,大學科技園安置房三期北區64棟、2292套安置房即將分房,大劉冷莊城中村改造項目房屋拆除任務全部完成,1678套安置房正在加快建設,明年年底交付使用。
城市更新步伐穩步加快。

三條城市主干道提升工程加快施工,濟廣高速長清段計劃10月份建成通車,濟微高速計劃年底完工。
內外交通更加順暢。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
近年來,長清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繼續落實落細一項項改革舉措、一張張“民生清單”,努力將改革力度轉化為民生“溫度”,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而這,就是長清最真誠的“情”。
何為“請”
大學依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長清是濟南“西興”戰略的重要陣地,有知名高校13所,在校師生20余萬人,是與東部中科院科創城遙相呼應的西部科教重地。

22年前,長清將高校“請”進來,22年后,長清舉全區之力,用真金白銀的實際舉措,“請”高校人才走出校門,到長清揮灑汗水、貢獻才智。
前不久,濟南大學城第二屆科研成果轉化大賽決賽啟動。長清區內外高校師生、各類英才踴躍參與,歷時三個月,共征集創新創業項目85個,經預審、初賽,最終遴選出33個優秀項目、團隊進入決賽,接下來將開始項目路演。
經過22年的建設發展,大學城已經成為長清的一張“城市名片”。
“持續擦亮這張名片,打破校地間人才互動交流、技術合作轉化的壁壘,讓更多高校人才走出校門,到長清揮灑汗水、貢獻才智,是長清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在啟動儀式上,長清區委書記肖輝在致辭中表示。
為此,長清特地出臺了“人才集聚計劃”“校地融合支持措施”兩部人才新政,制定了《加強校地共建、深化產才融合二十條措施》,全力支持高校人才與區內企業開展技術合作,自主創新創業。
在硬件上,搭建各類科創平臺。目前已經建成的有雙創時代廣場、大學城科創中心、晶格廣場,在建的有長清科創孵化基地、魯澳大健康科技園 、園博園未來之城等,此外還有30個各類產業園區,118萬平方米的閑置車間、廠房,可以為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提供空間。
同時,也將持續抓好高校人才子女入學、配偶隨遷等政策落實,不斷優化服務,確保能夠有更好的干事創業環境,讓各位高校人才在長清放心工作、安心發展。
對于大學生,促成金強激光、山水重工等64家企業與駐區高校簽約掛牌,累計共建成實習實訓基地166家。每年組織長清企業校園招聘專場,約有超過5000名各類人才和駐區高校畢業生留在長清發展。
何為青
長清,以境內的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其東依泰山,西濱黃河,地處泰山隆起邊緣,東南為山區,境內河流較多,素有“山水長清,齊魯仙境”之稱。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面對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長清打造了“花開御道、山水靈巖”“山泉鄉韻、桃鯉村居”“黃河廊道、古韻新居”三大示范片區,推動鄉村振興由“單打獨斗”向“片區協同”升級。
碧水青山,花果飄香。
五峰山街道(大櫻桃)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萬德街道(茶葉)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十億元鎮”。全區“三品一標”總數達到240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達到12個。
“文旅康養產業”是本次發布會頻頻提到得關鍵詞,也是“2+2”產業體系的主戰場。

東部以靈巖寺、古御道為軸線的文化旅游產業帶,中部以雙泉、五峰山、馬山生態資源打造的醫養康養產業帶,西部以齊長城、孝堂山等人文資源打造的黃河風貌帶……長清早已為此畫好了路線圖,實現文旅資源大區向文旅產業強區的華麗轉型。
齊魯“青”未了,山水在長清。遼闊山鄉間,越來越多得人民群眾端起了生態飯碗,用另一種方式續寫祖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振興故事。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