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
當前,全國22個城市正在試點房屋養老金制度,房屋養老金的話題引發社會關注。濟南作為試點城市之一,個人是否需要繳費,住房養老金的繳納范圍是怎樣的、收取比例如何、與公共維修基金的關系等問題,更為廣大市民熱切關注。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這三項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目前,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蘇州、成都、重慶、武漢、天津、青島、長沙、鄭州、西安、沈陽、合肥、福州、廈門、濟南、寧波、無錫22個城市正陸續開展試點。
什么是房屋養老金?
住建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意味著這些房屋將進入設計使用年限的中后期,而預計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將進入這一階段。為了保障房屋安全與正常使用,必然會出現房屋及其附屬設施設備的保養、維護、維修乃至更換、重建的費用。這類費用,可以被看作“房屋養老金”。當前我國針對房屋公共部位及設施的維護改造,已有現行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制度,自商品房改革后,便設立了這筆專項資金,業主在購房時已繳納。
但是,現行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存在諸多痛點:資金體量小、提取程序繁瑣、續繳制度難落實等,住房安全問題亟須補齊短板。至此,當前政策提及的房屋養老金制度,目的便是為公共安全提供“托底”。
住房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處長王柏峰介紹,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是進入城市更新時期后,加強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既管基礎,又管長遠。
業內人士表示,房屋養老金試點,其實是一項為老百姓房屋安全和生命財產安全考慮的兜底性制度設計。
建立房屋養老金制度,錢從哪兒來?
房屋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兩部分組成。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董建國表示:“個人賬戶通過繳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有了,試點的重點是政府把公共賬戶建立起來。”
個人賬戶就是業主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交存按現行規定執行。
公共賬戶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政府負責建立,從試點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房屋養老金需不需要老百姓直接出錢?
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總臺央視記者獨家專訪的時候表示,房屋養老金是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這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就是業主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交存的按照現行規定來執行。
公共賬戶,則是通過試點城市從財政的渠道來解決賬戶里資金的問題。
住房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處長王柏峰介紹,公共賬戶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政府負責建立。從試點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房屋養老金公共賬戶建立后,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房屋養老金用在哪些方面?
據了解,房屋養老金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資金共同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個人賬戶資金按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規定,專項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維修和更新、改造。公共賬戶資金主要用于房屋體檢和保險等支出。
(大眾新聞記者 劉蓬基)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姜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