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曹亮
近日,濟南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在多個平臺發布招聘公告,涉及五個部門千余人。其中,僅第十三事業部一個操作工崗位,招聘人數就多達300人。今年3月以來,比亞迪已在濟南啟動超5輪招聘,招工人數超過1.5萬人。6個月招工上萬人,其中有何深意?
再啟大規模招聘
每天至少六七百人來面試
濟南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濟南)招聘公告中顯示,崗位從一線操作工到工程師、管理崗、后勤人員等各項工作人員。管理崗稅前收入在13000-25000元間,技工在6000-9000元左右,工作地點均在濟南市起步區崔寨街道比亞迪汽車工業園區。
“廠區現在一共有兩萬多名員工,還在陸續大規模招聘中。”比亞迪濟南負責招聘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應聘十分火爆,每天至少有六七百人前來面試。新進崗位分為正式工和短期工兩種類型,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制造。“廠里挺忙,工人都是兩班倒。主要是缺操作工和技術工,所有崗位上崗前會先進行培訓。”

據悉,濟南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及核心零部件項目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以下簡稱:濟南起步區)投資規模最大、示范引領最強的重大產業項目之一。該項目總投資達到484億元,年總產值超1100億元,預計實現稅收74.5億元。全部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帶動就業約5.7萬人。

相關公開報道顯示,今年以來,比亞迪濟南已進行過至少5輪招聘,招聘人數相加超過1.5萬人。
3月初,比亞迪濟南對外招聘管理、技術、操作等崗位2065人。兩個月前,更是開展了一次萬人規模的大型密集招聘。8月初,比亞迪鄭州基地招聘公告中,也包含濟南基地1000余個崗位。
在比亞迪2024屆全球校園招聘中,同樣有濟南所需崗位。
目前,比亞迪濟南一期已實現達產,占地3623余畝,總投資150億元,主要生產車型為海豚、宋L、騰勢N7等。二期預計今年年底前投產,包括新建標準廠房、成品車停車場立體車庫等。因此,招聘更多技術工人擴大生產勢在必行。
既為了產能擴張
更為了布局北方
員工數量不斷增長的背后,是比亞迪濟南目前所生產車型銷量快速提升和野心滿滿的產能擴張計劃。今年以來,比亞迪推出的新款車型宋L DM-i和海豹06 DM-i訂單和銷量暴漲。騰勢N7在采取官方降價策略后,銷量也有所漲幅。
有關數據顯示,7月25日,比亞迪宋L DM-i上市,且其上市首周銷量即突破萬輛,同時上市即交付。而5月底正式上市的豹06 DM-i,7月銷量已高達21659臺,環比6月增長184%。

而比亞迪濟南基地作為整車生產基地之一,火力全開。在銷量不斷攀升的情況下,為縮短交付期,大規模引進工作人員,竭力推動產能快速爬坡就成了當下的必然。
落地兩年來,比亞迪濟南基地逐步實現產能躍升,達到滿產30萬輛,成為濟南新能源整車生產的主力軍。
2023年7月31日,比亞迪在濟南再次以82030萬元的成交價,拿下位于起步區約2343.4畝工業用地,繼續用于擴大整車產能。至此,比亞迪汽車項目在濟南已拿地超過5966畝,超過比亞迪在常州、長沙等地區的拿地面積。
現在,比亞迪濟南已經實現一分鐘生產一臺車。三期項目建成后,比亞迪濟南將實現年產50萬輛以上,或將趕超比亞迪鄭州、長沙、常州等基地產能。
今年年初,比亞迪集團山東省總經理徐磊曾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比亞迪濟南生產整車將達到30萬輛以上,完成產值330億元。“濟南基地將增加出口車型,在出口方面也作出貢獻。”
作為比亞迪布局在北方地區的重要生產基地,濟南與比亞迪這場“聯姻”,始于三年前。

2021年8月,濟南與比亞迪簽署全方位合作協議。同年12月底,比亞迪在起步區打造新能源汽車工業園,總投資約150億元。此外,比亞迪在濟南市高新區投資約150億元,布局了動力電池和IGBT半導體項目。
2022年11月30日,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項目首臺整車下線。從供地到首臺整車下線,僅用時13個月。不僅創造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濟南速度”,也翻開了濟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史嶄新一頁。
濟南既在種“大樹”
又在布局“森林”
事實上,比亞迪在濟南并不是單純的組裝生產汽車。從電池到整車,濟南基地是其全國產能布局中最完整的一環,重要性可比肩深圳與西安基地。
不僅如此,以比亞迪為“鏈主”,上下游產業紛至沓來。目前,山東省范圍內,比亞迪已吸附包括半導體、座椅、輪胎等零部件在內的本地供應商和配套企業近400家。未來還將持續引入更多配套產業,形成完整的本地化產業鏈。
比亞迪在濟南布局的其拳頭產品——刀片電池,也將進一步配齊企業生產鏈條。濟南弗迪電池項目一期和二期總用地1150畝,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該項目規劃建設16條動力電池生產線,滿產產能30GWh/年,向全球客戶提供動力電池系列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濟南工廠將成為比亞迪刀片電池的主要生產基地。

過去三年里,憑借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深厚的根基和競爭優勢以及濟南本身所具有的雄厚工業基礎、重大戰略疊加賦能、高端人才資源集聚、區位優勢、政策扶持等,濟南新能源汽車產業獲得了充足養分。全市汽車零部件企業達300余家,截至2022年,123家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92.1億元。
如今,濟南的新能源“朋友圈”中,還擁有了吉利、中國重汽、豪馳等多家龍頭骨干企業。也就是說,濟南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正在形成包括動力電池、半導體、乘用車、卡車以及零部件生產在內的“一條龍”全產業鏈,這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多見。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版圖”上,濟南正逐漸成為關鍵一環。《山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優化以濟南、青島市為核心的“兩核引領、多點支撐”的產業布局,打造兩大千億級產業基地。
在消費端,濟南同樣擁有巨大潛力。2023年,濟南限額以上單位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83.3%,占濟南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10.9%。2024年上半年,濟南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4.4萬輛,同比增長40.48%。
“既先種‘大樹’,又布局’森林’。”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表示,比亞迪在與濟南的合作上,打造了新能源汽車生態鏈,硬件軟件同時發力,未來新能源產業將“反哺”城市經濟。
原標題:6個月招工上萬人,濟南比亞迪“搶人”的背后
初審編輯:范明昱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