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竇永瀚 濟南報道
9月1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濟南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9場——平陰縣專場,平陰縣委書記王秀成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平陰縣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云、端、網一體推進,超前謀劃建設數據中心、算力等基礎設施,持續加快工業園區、大型企業等5G網絡部署,力爭年內上云企業累計突破1150家,培育1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燈塔工廠和晨星工廠。
王秀成表示,對平陰來說,工業歷來是立縣之本、發展之基。所以,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工業優先戰略,聚焦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突出創新驅動引領、新老產業并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平陰縣將做好“集鏈成群”文章。圍繞產業鏈條發力,持續完善縣級領導包抓重點產業工作機制,積極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上下游配套企業,不斷提高產業集群競爭力。堅持激活存量。圍繞高端裝備零部件、炭材料、綠色建材、大健康“兩優兩特”產業集群,“一業一策”逐一完善改造升級方案,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全力推進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雙百”工程,加快建設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堅持做大增量。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推動貝蘭圭芯片、萬維半導體等產業項目“節外生枝”,培育引進擁有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動態完善產業圖譜和企業“填空卡位”臺賬,促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融合集聚發展,帶動培育更多引領產業升級、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支柱產業。堅持創新變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組建“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積極開展技術創新聯合行動,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強重點產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斷做大做強山東建筑大學—玫德產業技術研究院、齊魯工業大學—濟南萬瑞炭素產學研合作基地等科研平臺,持續創建省市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及應用轉化課題攻關,精心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項目,力爭今年獲批市級以上研發平臺5家以上。
同時,將做好“智改數轉”文章,順應數字化發展大勢,用好“數字”這一最大變革力量,夯基礎、重應用、建生態,加快推動制造業向“智造”升級。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充分發揮“科德智能”智能制造優勢,以數字化轉型診斷為切入點,建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差異化提供中小企業用得起的“小快輕準”解決方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云、端、網一體推進,超前謀劃建設數據中心、算力等基礎設施,持續加快工業園區、大型企業等5G網絡部署,力爭年內上云企業累計突破1150家,培育10家以上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燈塔工廠和晨星工廠。
平陰縣還將做好“企業培育”文章,堅持抓大、扶小、育新有機結合,分級分類幫扶支持“個轉企”、“小升規”,推動全縣企業量質齊升、蓬勃發展。更大力度培育龍頭企業。深入開展領航型企業培育行動,瞄準國內國際一流水平,在關鍵技術創新、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打造一批示范帶動能力強的“鏈主”企業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旗艦”企業,力爭2025年新增上市企業1家以上。更高水平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大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力度,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后備培育庫,制定“一企一策”項目指引,支持更多企業成為“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力爭年內培育專精特新、瞪羚、單項冠軍企業15家以上。更實舉措培育中小微企業。進一步完善成長型中小企業扶持辦法,調整充實年度準四上企業培育庫,做好規下樣本企業的篩選和培育。全力破解人才、土地、資金、能耗、排放指標、園區等要素制約問題,推動有限資源向優質企業項目傾斜,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制定實施年輕一代企業家健康成長促進計劃,鼓勵中小型企業參與集群分工,密切上下游企業間合作交流,打通進階式成長“快車道”。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