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孟彤暉 濟南報道
鑼鼓鏗鏘、舞臺璀璨、人潮涌動……濟南市商河縣秧歌廣場上,燈火輝煌映照夜空,周邊歡聲笑語不絕。
咚、咚咚、咚……
商河鼓子秧歌的強勁節奏與人們的歡笑聲一同涌入天空,日日如此,年年皆然。
熱情奔放,陽光洋溢,秧歌的風格其實透露的也是商河的樣貌。
從地理位置看,商河地處山東省西北部,是省會濟南的北大門。從城市底蘊看,古為春秋齊國麥丘邑,是全國100個“千年古縣”之一。
如今,這座縣域在發展上的韌性令人瞠目,短短幾年間,商河踏著強勁的鼓點與新時代共奮進,用勤勞和智慧不斷奏響千年古縣的嶄新樂章。

9月12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商河縣專場召開。記者在會上了解到,2024年上半年,商河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規上工業增加值、總產值分別增長10.3%、3.5%,建筑業總產值增長28.4%,工業投資增長72.3%。1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10項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項增幅全市排名靠前,經濟運行承壓向上,進的勢頭更加穩固。

進行曲:經濟發展見行見效,跑出質效提升加速度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一扇“門戶”四通八達,商河縣位于三市六縣交界,地處京津冀、現代化濟南都市圈,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交匯輻射帶。
擁有如此地理條件,商河縣選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近年來,商河從自身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出發,大力發展具有歷史基因、發展基礎、帶動能力強和發展趨勢好的產業,比如現代高效農業、高端生物醫藥化工、智能制造高端裝備和溫泉康養四大主導產業。
在商河縣域經濟舞臺上,新質生產力呈現出多樣化的表現形式。
商河縣精準培育高端醫藥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健康食品、低空經濟4條產業鏈,產業方向更加聚焦。依托省級生物醫藥化工產業園這一“稀缺資源”,打造黃河北岸重要的醫藥化工和高端精細化工集聚中心;以廣日股份華東數字化產業基地、齊魯激光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為引領,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從無到有、由小變大,由“制造”向“智造”加速轉變;圍繞“6+3”農業特色產業體系,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健康食品產業鏈“兩園多點”布局持續完善;依托A1級通用機場,建設通航產業園,全力建設黃河流域低空經濟發展示范區。

商河縣緊盯國家政策導向,積極對上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12個、總投資60.74億元,為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事注入更多“源頭活水”。今年以來提報策劃重點產業類項目224個、占總量的80.6%;錨定500強、領軍、瞪羚等優質企業招大引強,先后簽約科源原料藥、花安堂PDO等5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72.6億元,為發展蓄勢賦能。
力諾三期高端藥用包材項目5月點火,廣日股份華東數字化產業基地將于9月30日開園。截至7月底,7個省級、21個市級、128個縣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分別達到88.7%、66.1%、58.8%,刷新商河項目建設“加速度”。
商河縣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為143家企業放貸20.5億元,為18個項目解決融資需求24.83億元,為企業發展“輸血補氣”。在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務下,力諾特玻、百斯杰生物、科源制藥、超工激光等企業老樹發新芽、新芽成大樹,全縣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06家,居全市第五位;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8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4家,省市級“瞪羚”企業50家,創偉集團成功入選國家智能光伏試點示范企業。

交響曲:城鄉融合多向發力,開拓農業農村新天地
商河縣既有繁華的城市,又有廣袤的農村。隨著城鄉發展格局的不斷優化,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新型城鄉關系也進入了提質加速的新階段。
據了解,商河縣入選2024年度全國小麥和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建成全市首個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示范縣;小麥播種面積89.4萬畝、總產41.3萬噸,不斷鼓起“糧袋子”。
商河縣按照“抓村連片、示范帶動”要求,規劃“東西南北”四大片區。西部片區突出糧食良種、溫泉花卉兩大產業,“溫泉花鄉”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創建完成;南部片區健全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北部片區加快農文旅融合發展;東部片區構建品質原糧、精致果蔬兩大板塊,以片區聯動提升振興效益。
將農村區域的優勢最大化,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無疑將成為商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花卉產業的起勢也印證了商河這一發展思路。

魯臺生物實現全市首單鮮切花出口,溫泉花卉種植面積達155萬平方米、銷售額占全市的83.6%,設施花卉數字農業應用集聚地快速成長。持續發展特色產業強鎮,許商街道激光智造、玉皇廟鎮玻璃智造、賈莊鎮精品紡織、韓廟鎮綠色植保、殷巷鎮食品加工、懷仁鎮鮮食甘薯、鄭路鎮新型繩網、白橋鎮優質大蒜等鎮域產業特色鮮明,“一鎮一業”格局加快構建。
黨建引領聚力量。深化“萬人下鄉、千村提升”工程,1575名各領域人才向鄉村匯聚;成立“跨村聯建”聯合黨委(黨總支)70個,謀劃落地產業項目52個,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協奏曲:民生事業行穩致遠,用心辦好實事順民意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商河縣持續加大社會民生改善力度,聚焦“衣食住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讓廣大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1162平方公里的熱土處處都是民生“新”氣象。
商河縣扎實辦好各項民生實事,確保民生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持續打造“省會綠色生態和幸福民生的新樣板”。教育事業攀登新高度,教育強縣二期項目加快建設,硬件設施完善提升任務基本完成;教育改革深入推進,商河一中教育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職業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交上群眾滿意的“教育答卷”。
衛生健康拓展新廣度,基層公共衛生“一核六翼”7個項目陸續投用,規劃建設基層急救站點6個,城鄉聯動守好群眾“生命線”;實施縣域??颇芰μ嵘媱?,縣人民醫院在全市率先實施基層醫療機構6S精細化管理。
社會保障顯示新厚度,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搭建就業者和用工企業供需橋梁,組織開展招聘會44場,提供就業崗位1.2萬余個,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億元。

文化兩創掀起新熱度,持續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成功舉辦第四十一屆鼓子秧歌匯演,展現了鼓子秧歌“熱辣滾燙”的別樣風采。
在商河,文化資源被賦予新內涵、新內容、新功能,展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咚、咚咚、咚……激昂節奏的鼓點從未間斷。未來,商河縣必將繼續強化民生保障,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把民生清單變為幸福賬單,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