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這里是大眾網·海報新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濟南鎮街高質量發展’——書記觀察”系列訪談欄目的第一期。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天橋區北園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巖。您好,陳書記。
陳巖: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鎮街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單元,是國家現代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可以說,鎮域強則縣域強,縣域強則市域強,市域強則全省強。我們先請陳書記曬曬家底,給大家作個推介。
陳巖:好的,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有關情況。天橋區北園街道地處濟南城市核心區,西至濟濼路,東至二環東,北接小清河,南鄰大明湖。轄區面積2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達到30萬人。北園街道一直是天橋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陣地,今年上半年,完成區級稅收3.5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向好。
一是商貿產業繁榮發展,轄區內共有專業市場29家,營業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坐擁鳳凰山電商園、黃臺電商園等兩大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成為區域新質生產力重要引擎。二是城市更新全面鋪開,高度重視安置房建設,系統開展道路整治和大明湖雨污分流工程施工建設,北湖片區“四縱三橫”交通路網加速形成。三是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聚集有毛主席視察北園紀念地、中共濟南鄉師黨史陳列室、五柳島濟南市委重建地、張養浩紀念館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四是民生事業穩步推進,加快建設養老服務設施,6萬平方米的黃臺大健康一期項目建設完成,8所在建學校加緊施工,多措并舉惠及“一老一小”。
主持人:好的,謝謝陳書記的介紹。從您剛才的介紹中,我們可以得知,今年1-6月,北園街道實際完成區級稅收3.5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2億元,總量位居全區第一,請問這個領跑的支撐來自哪里?
陳巖:上半年,我們重點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加快項目建設。建立“跟蹤推進、政策配套、服務保障”項目推進閉環機制,從前期規劃到中期建設再到后期工程質量驗收,緊盯項目進度,扎實開展項目全周期服務,全力實現項目突破、發展提速。二是精準招商引資。結合轄區實際和產業基礎,圍繞北湖財富中心、白金廣場項目、中濼河兩側商業載體開展前置招商,提前謀劃策劃,會同有關單位及建設主體,陸續與王府井百貨、新城集團等知名品牌洽談,著力打造百萬平米高端服務業聚集地。目前,97家優質企業先后落戶北園。三是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幫辦代辦、服務響應、效能監督”,主動上門調研企業經營困難,對接惠企政策;積極推動“一窗通辦、有訴即辦”。班子成員、經濟網格員定期到企業走訪,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和經營發展。
主持人:當前,天橋區以“加快建設千億級現代化強區”為總目標,著力建設創新活躍、技術密集、價值高端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請問,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北園街道在推動產業創新方面,具體有哪些舉措?
陳巖:聚焦商貿轉型,進一步發揮國家級電商產業園優勢,引導服裝、家居、通訊等行業拓展電商市場,以互聯網流量思維賦能轉型升級,走出一條商貿轉型的北園模式。聚焦產城融合,積極做好大明湖和小清河兩篇文章,依托中濼河建設,打造串聯大明湖、中濼河、云錦湖和小清河的景觀帶,規劃“一河、兩岸、三環、多組團”的商業中心帶。依托現有載體,招引新業態,積極打造社區嵌入式服務綜合體,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聚焦科技創新,發揮轄區重點科研院所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引育力度,全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主持人:推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見縫插綠”建設口袋公園,貼心布局“小修小補”便民服務,精心培育舊廠房“長出”新業態……近段時間以來,北園街道加快城市更新的腳步,聚焦群眾所思所盼,從群眾現實需要出發,帶動生活品質不斷升級。請陳書記講講咱們的相關做法與下一步規劃。
陳巖:好的,主持人。在我看來,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拆和建,而是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調整和升級有機結合。近年來,我們常態化開展的市容秩序整治提升工作,對建成時間較長、面貌老舊、設施落后的老舊小區進行整治改造。同時,我們聚焦提升宜居品質,打造了集沉浸式親水景區、濟南名士文化館區、婚慶文化創意園區、宴會藝術中心、白金廣場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型公園,形成可娛樂、可體驗、可傳播、可停留的泉城共享文體藝術空間。
下一步,北園將常態長效提升城市“軟實力”,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提升、配足配齊,不斷提升完善人行道、停車場、充電樁、菜市場等配套設施,加快推進中濼河河道景觀帶建設,以實用、時尚的理念做好“城市家具”,持續優化城市環境品質。
主持人:《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方面,北園街道有哪些打算?
陳巖: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有很多民生保障工作需要解決。
一是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深入一線了解群眾所需,依托好的政策和優勢資源促進就業,提高群眾收入,特別是為最困難的群眾兜好底,二是提升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轄區的環境衛生,規范停車秩序,開辟便民停車點位。加大食品安全監管等工作,加強治安巡查。三是做好“一老一小”的工作。在加快教育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完善各項基礎保障。持續打造“We+”公益課堂項目,通過慈善公益基金,為轄區外來務工子女或者需要延時服務的群體提供課后服務,讓每一位在北園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有歸屬感。深入開展養老服務,借助黃臺大健康產業項目和社區養老服務站,深化“醫康養”服務鏈,切實推進養老服務親民、惠民。四是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開辟新的健身路徑、文化小廣場,定期開展文化活動,助力文化社區建設。
總之,雖然北園街道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距離居民群眾的期盼還遠遠不夠,一些難點痛點我們還需銳意攻堅。北園的發展離不開方方面面的支持,希望社會各界為我們北園的發展建言獻策。做的工作不夠的地方,還請北園的居民群眾多理解,我們認識到問題所在,也將積極尋求破解的辦法,會盡最大努力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主持人:干在實處,走在前列!今年以來,北園街道圍繞全市“項目深化年”工作要求,聚焦區委“24165”工作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區委“三強”行動“鞏固提升年”部署安排,牢牢把握發展與穩定兩條主線,謀發展、促更新、強治理、惠民生,努力爭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再次感謝陳書記做客演播室,感謝大家的收看,再見!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