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聶堃
責任編輯:張娜
主持人: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這里是大眾網·海報新聞《慧行化清流 潤物細無聲》訪談節目。
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濟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鵬煒先生,與我們共同探討濟南水務集團在2024年的輝煌成就以及智慧水務如何助力城市發展、保障民生。崔董事長,您好!
崔鵬煒:主持人好,各位觀眾好!
主持人:本次節目的主題是“慧行化清流 潤物細無聲”。崔董事長,“慧行化清流 潤物細無聲”是咱們濟南水務集團的服務理念,不僅體現了集團在智慧水務方面的創新和努力,更彰顯了集團致力于提供高品質供水服務、默默保障民生福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主持人問題一: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濟南水務集團的12345和小白熱線的工單率持續下降,這無疑是對集團工作成效的直接反映。能否請崔董事長分享一下,集團工單下降背后的故事?
崔鵬煒:“潤物細無聲”的意義就是將我們的服務像水流一樣,悄無聲息中滋潤萬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不斷傾聽用戶的聲音,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不斷優化我們的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質量。最終,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濟南水務集團的服務,能夠像空氣之于人一樣,成為用戶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又悄無聲息的一部分,像水流一樣滋養著他們的生活,讓他們在享受高品質供水的同時,免受服務干擾。
而工單下降的背后,是濟南水務集團通過從水廠到管網的穩定運行、科學調度、服務前置,再到技術維護等一系列基礎工作的落實所取得的成果。
首先就是水廠的高效運行。水廠通過優化生產工藝和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為市民提供穩定、可靠的源水服務。
在管網的前置化管理方面,集團高度重視管網漏損問題,通過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對管網進行定期巡檢和監測,及時發現并處理漏損點。同時,集團還實施了一系列管網改造工程,對老舊、破損的管網進行更換和升級,有效降低了管網漏損率。并定期對管網進行清洗、消毒和保養,確保管網的暢通無阻。
此外,我們在技術維護方面不斷創新,引入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了維護效率和質量。采用了智能化遠程監控系統,對供水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故障。此外,集團還加強了對技術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水平。
在場站的穩定運行和科學調度方面,濟南水務集團對各個場站進行了科學的管理和規劃,推行智慧調度,確保場站的穩定運行,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
濟南水務集團建立了完善的快速維修服務體系,確保在接到用戶報修后能夠迅速響應并處理問題。通過優化維修流程、提高維修效率、加強維修人員的培訓和教育等措施,集團成功降低了維修時間和成本,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回顧水務集團2024年工作亮點與成果
主持人問題二:原來工單量降低的背后居然有這么多的影響因素,崔董事長,我們知道濟南水務集團在2024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能否請您簡要回顧一下集團在過去一年中的工作亮點和主要成就?
崔鵬煒:當然可以。2024年,濟南水務集團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和城投集團對“供好自來水”的工作總要求,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我們以“提質增效”為重點,以保障安全穩定供水為核心,以優質服務力保民生為落腳點,以增強發展內動力為關鍵,鞏固并拓展城鄉供水“一張網”。通過“八個創新、八個突出”,我們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為建設新時代“強新優富美高”社會主義現代化省會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生命工程支撐。
具體來說,我們聚焦攻堅項目突破,組織實施了49個濟南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項目,完成了臨空水廠的運行調試工作,黨家水廠和濟鋼水廠的項目立項、征地和初步設計工作也正在推進。同時,我們還實施了新舊動能轉換區、濟鋼片區、醫學中心片區等6個片區的市政配套管網建設項目。
主持人問題三:能否詳細介紹一下集團在智慧水務體系建設、管網改造、水質提升等方面的具體成果?這些成果對市民生活有哪些積極影響?
崔鵬煒:在智慧水務體系建設方面,我們高質量搭建了智慧水務平臺。完成了鳳凰路水廠智慧化模式升級,解決了大橋和臨空水廠數據抓取整合難題,實現了數據的順暢流轉。我們持續完善“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形成了五大智能應用體系,并打造了主城區主、次干道供水管道壓力監測預警體系和具有濟南水務特色的3D壓力場景。
在管網改造方面,我們將“四閥一栓”運行狀態與GIS系統“點對點”精準掛接,建成了管網運行壓力動態模型。依托分區計量和漏損管控系統,我們持續開發了“管網滲漏預警分析”及“管網爆裂預警分析”功能模塊,為管網健康評價體系提供了數據支撐。這些措施有效減少了漏損率,提升了供水效率和質量。
在水質提升方面,我們加強了水質監測和檢測工作,確保水質符合國家標準。通過智慧水務平臺,我們能夠實時監測水質狀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放心的用水。
分享供水保障、水質提升、管網改造等重點工作經驗做法
供水保障經驗
主持人問題四:在供水保障方面,濟南水務集團有哪些獨特的經驗做法?特別是在面對突發供水事件時,集團是如何確保市民用水安全的?
崔鵬煒:我們建立了完善的供水保障體系,包括應急預案、搶修隊伍和物資儲備等。在面對突發供水事件時,我們能夠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修隊伍進行搶修,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供水。同時,我們還加強了與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溝通協調,形成了合力共同應對供水挑戰。
2023年8月,在應對涿州和房山的緊急供水需求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我們的應急救援隊伍頂風冒雨,克服道路泥濘、交通不便的嚴峻挑戰,攜帶先進的應急制水設備和監測儀器,星夜兼程,抵達災區后立即投入緊張的供水救援工作。用應急制水車水龍頭直供和袋裝水分發的形式,有效解決了災區居民的飲水、用水難題。同時,先進的水質檢測設備和可靠的應急制水工藝,確保了每一滴水的安全,讓災區人民喝上放心水。
水質提升舉措
主持人問題五:水質是市民關心的重點。請問集團在水質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對提升水質有哪些顯著效果?
崔鵬煒:我們采取了多項措施來提升水質。首先,加強了水源地的保護和管理,確保水源地的水質安全。其次,我們優化了水處理工藝提高了水處理效率。同時,我們還加強了水質監測和檢測工作定期對水質進行抽檢和分析。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我們的水質合格率達到了100%,為市民提供了更加安全、放心的用水。
管網改造實踐
主持人問題六:管網改造是提升供水效率和質量的關鍵。能否分享一下集團在管網改造方面的實踐經驗和成果?
崔鵬煒:在管網改造方面,我們注重科學規劃和精細施工。我們首先對老舊管網進行了全面排查和評估,確定了改造的重點和難點,然后制定了詳細的改造方案,并組織了專業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嚴格把控質量關,確保改造后的管網符合國家標準和要求。通過管網改造,我們有效減少了漏損率,提升了供水效率和質量。
面對突發供水事件時的應急處置策略與成效
應急處置策略
主持人問題七:在面對突發供水事件時,濟南水務集團有哪些應急處置策略?這些策略是如何制定的?
崔鵬煒:我們的應急處置策略主要包括預警、響應、搶修和恢復四個階段。預警階段,我們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供水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發出預警;響應階段,我們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修隊伍進行搶修;搶修階段,我們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搶修方案并盡快恢復供水;恢復階段,我們對搶修工作進行總結和評估,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這些策略的制定,是基于我們對供水工作的深入了解和經驗積累。
黨建工作引領
主持人問題八:請問崔董事長,濟南水務集團是如何以黨建引領供水事業發展的?
崔鵬煒:我們始終堅持以黨建“第一責任”引領和保障供水發展“第一要務”。從嚴從實推進企業黨建工作是我們一貫的堅持。
在黨建品牌建設方面,我們創出了黨建帶團建新品牌,開啟了全新的黨建帶團建“五個有”模式,把基層團建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同時我們還以水務清風“e言e行”廉潔文化品牌為引領,打造了水務集團廉潔文化品牌“1+N”模式。這些品牌的建設使得我們的黨建工作更加有特色、有影響力。
圍繞城市發展、民生保障主題,開啟互動研討
智慧水務與城市發展
主持人問題九:崔董事長,您認為智慧水務在推動城市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未來,集團將如何進一步深化智慧水務的應用,以更好地服務于城市發展?
崔鵬煒:智慧水務是推動城市供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智慧水務的建設和應用,我們可以實現對供水全過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提高供水效率和質量。同時智慧水務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智慧水務的應用,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供水服務的智能化和精細化發展。同時,我們還將加強與政府、高校等單位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智慧水務的創新和發展。
民生保障與公眾參與
主持人問題十:民生保障是水務工作的核心。請問集團如何確保供水服務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同時您認為公眾在水務工作中的參與度應該如何提升?
崔鵬煒:我們始終將民生保障放在首位。為了確保供水服務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我們加強了供水設施的維護和保養工作,確保供水設施的正常運行。
在提升公眾參與度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除了之前提到的微網廳小程序、“小白熱線”抖音直播等平臺外,我們還積極推進網格化服務機制。我們與社區網格員緊密聯動,高頻推出供水設施防凍溫馨提示、微網廳上線、停水公告等信息。這些措施使得市民能夠更加方便地獲取用水信息,并參與到水務工作中來。
同時,我們還探索建立了“水電氣暖信視”“泉聯合”服務新模式。這一模式創新推出了“聯合報裝、聯合查勘、聯合設計、聯合審批、聯合施工、聯合驗收、聯合交費、聯合運維”等8環節服務。這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也增強了市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主持人:今天,我們與濟南水務集團崔董事長深入交流,了解了集團在智慧水務、供水保障、水質提升及服務優化等方面的顯著成就。特別是工單率的顯著下降,彰顯了集團服務質量的提升和市民的高度認可。感謝崔董事長及全體員工的辛勤付出,期待濟南水務集團未來為市民帶來更加優質、便捷的用水服務。感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初審編輯:聶堃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