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謝瑋 濟南報道
在濟南市章丘區的街頭,一道別樣的風景正悄然興起。一輛輛裝飾著大紅的“喜”字、“我們結婚啦”等喜慶字樣的公交車,滿載著親朋好友的祝福,緩緩駛向幸福的彼岸。這些 “公交婚車”,不僅為新人的婚禮增添了獨特的浪漫,更成為章丘區乃至濟南市推進移風易俗、弘揚健康民俗的生動實踐。
公交變身婚車,創新婚禮新形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轉變,傳統婚禮中的一些陳規陋習逐漸受到質疑。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現象不僅給新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也與現代社會倡導的文明、節儉、環保理念背道而馳。在此背景下,章丘區積極探索婚俗改革的新路徑,“520公交婚車”應運而生。
2023年10月,章丘區委宣傳部、區民政局和章丘產發集團公交公司聯合推出了“幸福 520”公交婚車文明實踐服務項目。項目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廣大年輕人的熱烈追捧。產發集團公交公司旅游負責人劉超介紹,當有新人預訂時,公交車就作為婚車使用,無人預訂時,公交車按班次正常行駛,成為流動的宣傳車。截至目前,已有30余對新人選擇了這種既經濟又環保的婚禮方式。
公交婚車的出現,為傳統婚禮形式帶來了全新的變革。“520公交婚車”在車內、外觀裝飾上,可以按照新人喜好自行裝飾,也可以提出要求由公司的工作人員進行裝飾,讓大紅的“喜”字、“我們結婚啦”喜慶字樣點綴車身。此外,“公交婚車”每次出行,都會配備一名“婚車司儀”,從女方家門口布置浪漫的場景,到“公主請上車”新人踏上婚車,再到親朋好友同坐在一輛車內,一路上唱歌、祝福、拍照,傳統禮儀與新的形式相融合,每一個環節都充滿驚喜。這種新的迎親模式打破了陳舊的思維模式,在增進親情的同時,讓親人們體驗到別樣的接親儀式感,更讓參與者感受到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
環保、經濟、文明,公交婚車優勢顯著
公交婚車的興起,帶來的不僅僅是婚禮形式的創新,更在多個方面產生了積極的效益。
從環保角度來看,公交車作為一種公共交通工具,本身就具有低碳、環保的特點。選用公交婚車,減少了傳統婚車車隊的碳排放,踐行了綠色出行的理念,為保護城市環境貢獻了一份力量。在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這種環保的婚禮方式無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經濟上,公交婚車為新人家庭減輕了經濟負擔。傳統婚禮中,租賃豪車組成婚車車隊往往需要花費不菲的費用,而公交婚車的費用相對較低,且一輛公交車即可搭載眾多親朋好友,無需再租賃多輛轎車,大大降低了婚禮成本。這對于一些經濟條件有限的新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更為重要的是,公交婚車有力地推動了移風易俗和文明新風的傳播。“520公交婚車”以一種新穎、時尚的方式向社會傳遞了婚事新辦、節儉辦婚的理念,引導人們摒棄過去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陋習。每一輛行駛在街頭的公交婚車,都像是一個流動的文明宣傳站,向市民展示著文明、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讓更多人認識到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推進移風易俗,多舉措并行發力
章丘區的“公交婚車”并非個別現象,而是濟南市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濟南市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社會風氣向上向善。
在制度建設方面,濟南市明確要求各村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將法治要求融入基層自治,形成“文明辦事、抵制惡俗”的共識。例如,章丘區圣井街道通過制定紅白事操作標準,實現100%行政村紅白理事會覆蓋,推動鄉風文明從“軟倡導”轉向“硬約束”。
在宣傳教育方面,濟南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市民樹立正確的婚喪觀念。通過法治宣講、以案釋法、文藝演出等形式,明確“惡俗婚鬧”“高價彩禮”等行為的法律紅線。槐蔭區匡山街道以墜子書《要彩禮》等文藝作品揭露陋習;市中區開展“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月”,通過“拉家常” 式宣講讓政策接地氣、入民心。
此外,濟南市還積極創新舉措,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文明實踐項目。平陰縣玫瑰鎮莊科村的“發嫁小屋”為新人提供簡約而溫馨的出嫁場所,既保留傳統喜慶元素,又避免鋪張浪費;濟陽區舉辦“新時代青年集體婚禮”,10對新人以集體宣誓、交換信物等儀式替代繁冗流程,倡導“為愛情松綁、為幸福加碼”的婚戀觀;鋼城區柳橋峪村推行“喜事林”項目,新人通過植樹替代大擺宴席,以生態環保方式見證幸福。
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弘揚健康民俗任重道遠
移風易俗,弘揚健康民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雖然濟南市在移風易俗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挑戰。部分地區陳規陋習根深蒂固,一些人對移風易俗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傳統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
近年來,濟南市各區縣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持續縱深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緊扣“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目標任務,聚焦文明實踐大篷車、主題宣講、莊戶劇團等文明新風“小切口”,破解移風易俗工作中的難點堵點,不斷推進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落細落小、走深走實。從文化浸潤到制度保障,濟南市移風易俗工作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重塑社會風氣。
章丘區“520公交婚車”就像一條流動的風景線,在潛移默化中倡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它讓我們看到,傳統民俗在新時代可以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只要勇于創新、積極探索,就能找到既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又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新路徑。
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濟南市的移風易俗工作將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健康、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將在泉城大地蔚然成風。
圖片來源:章丘區委宣傳部、視覺中國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推動移風易俗,倡導婚俗新風。濟南市章丘區的“520公交婚車”將移風易俗與綠色低碳相結合,引導廣大青年朋友們選擇公交車等“低碳”方式迎親,以文明簡約、富有特色的婚慶方式詮釋別樣幸福、遏制陳規陋習。截至目前,已有接近30對新人定制使用“520公交婚車”。[詳細]
一起來看山東的花海!近日,位于濟南紫緣香草園景區的蘭香芥絢爛盛開,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徜徉浪漫的紫色花海,如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詳細]
5月9日晚,山東藝術學院2025年“閎美山藝”畢業展演季開幕式在文東校區舉行。[詳細]
在濟南特殊教育中心,有這樣一位用專業與熱忱為特殊孩子照亮前路的教育追光者——龐榮榮。從北師大研究生到特教一線教師,從體育課堂到職業技能賽場,她以匠心耕耘、用真情澆灌,在特教領域綻放出屬于自己的耀眼光芒,先后榮獲教育部“優秀青年特教教師獎教金”等多項[詳細]
在濟陽區特殊教育學校,有這樣一位教師,用16年時光詮釋“以愛育人”的真諦。楊吉紅常說:“是孩子們給了我前進的動力”,這份純粹的熱愛,讓她在特教之路上步履堅定,用溫暖與智慧為特殊孩子點亮成長的燈塔。[詳細]
在濟陽區特殊教育學校,有這樣一束溫暖而堅定的微光,30年如一日,默默照亮著特殊孩子的成長之路。她,就是特教老師王秀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