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魏俊怡 濟南報道
近日,中共濟南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濟南市法治、貿易、機器人領域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目錄(試行)》,標志著濟南市在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領域邁出關鍵一步。此次政策出臺旨在通過精準引才育才,為省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進一步優化全市人才隊伍結構,構建體現省會優勢和特色的創新創業生態。
據市委人才辦負責人介紹,將法治、貿易、機器人三大領域納入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體系,是基于濟南城市發展戰略需求與產業升級目標的深度考量。法治人才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建設法治濟南的核心支撐,政策將直接助力山東(濟南)中央法務區建設,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貿易領域人才認定則立足濟南“一帶一路”重要節點與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助力企業應對國際競爭、拓展全球市場;機器人領域人才集聚則瞄準智能制造與產業升級,推動濟南打造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集聚高地。
政策堅持“破四唯、立新標”原則,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差異化制定三大領域認定標準。在法治領域,突出學用融合與實務貢獻,納入中國法學會及省級法學會副會長、全國杰出資深法學家、涉外律師人才庫專家等權威群體;貿易領域聚焦平臺能級與市場認可,將年度進出口額或銷售額達標的企業管理者納入認定范圍;機器人領域則既重技術突破,也看產業實效,覆蓋吳文俊人工智能獎獲得者、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負責人等頂尖人才。值得關注的是,政策突破戶籍、社保、年齡等限制,對作出特殊貢獻的高層次人才實行“一事一議”靈活認定。
為拓寬人才發現渠道,政策新增專家舉薦、行業推薦、一事一議三種特色認定路徑。C類及以上層次專家可舉薦同領域人才;行業協會聯合龍頭企業、專業機構組建推薦委員會,制定行業評選標準;針對急需緊缺或特殊技能人才,則由歸口部門專項審議。人才認定通過濟南人才網線上申報,經用人單位審核、行業主管部門復核、市人社局備案公示后,生成電子證書并納入高層次人才庫,實行三年期動態管理,對業績造假、社保斷繳、違法失信等情形啟動退出機制。
經認定人才可享受濟南人才政策“雙30條”(2025版)待遇,涵蓋住房補貼、醫療保健、交通出行等多元支持。政策強調“就高不重復”原則,避免重復享受福利,同時鼓勵人才向更高層次申報。
下一步,市委人才辦將聯合行業主管部門深化政策宣貫,推動“1+N”政策體系落地,即以《濟南市部分重點領域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辦法》為綱領,動態完善哲社文體、網絡安全、知識產權等細分領域政策,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此次政策創新彰顯濟南市以人才驅動產業升級的戰略決心,通過構建開放包容的人才評價體系,正加速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創新生態。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