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
在文化軟實力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當下,文創產業以其 “小而美”的形態,承載著“大而強”的使命,重塑著一座城市的文化表達與經濟肌理。
為深入挖掘泉城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與城市魅力,持續深化“一年四季·泉在濟南”城市IP,8月9日,泉在濟南2025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這是一場專屬于設計愛好者的創意盛宴,設計愛好者們將以泉為筆,講述濟南故事,展現泉城風采,傳遞時代回響。
這是一方為創意定制的開放、多元、共創的展示舞臺。期待泉城市民以作品為聲,打破邊界,演奏泉在濟南IP的時代強音。
大賽啟幕搭建舞臺
激活泉城文創基因
此次泉在濟南 2025 文創設計大賽的啟動,為濟南文創產業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大賽由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主辦,多部門協辦,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優秀作品。大賽以 “一年四季?泉在濟南” 為主題,鼓勵參賽者圍繞泉城文化,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 “泉城好禮” 文化創意產品。
據悉,大賽即日開放報名,截至9月30日。優秀作品將由濟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聯合體投資孵化,獲獎者可獲得共同收益、知識產權買斷等形式的轉化回報。
此次大賽不僅是對濟南深厚文化底蘊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對“一年四季·泉在濟南”城市IP的進一步豐富和拓展。
濟南,因泉而生、因泉而興,“泉” 是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靈魂。“一年四季?泉在濟南” 城市 IP 的提出,將泉文化與四季特色有機融合,構建起立體的城市文化體系。
此前舉辦的“泉”在濟南過暑假暨文創設計大賽宣推活動中,發布了“泉錦鯉”IP形象,該形象以錦鯉為主造型,融合趵突泉、荷花等地理標志元素,既彰顯“濟南依泉而建、伴泉而生、因泉而名”的城市基因,更傳遞“好運泉城”的美好祝愿與“泉迎四海”的開放誠意,詮釋了“泉城無處不風景,一景一韻皆人文”。
文創浪潮鏈接古今
涌動泉城商業活力
在濟南,漫步芙蓉街、寬厚里等熱門景區,文創店鋪星羅棋布。印著 “趵突騰空” 的冰箱貼、繪有 “佛山倒影” 的明信片、鐫刻李清照詞句的書簽等文創產品琳瑯滿目,這些承載著泉城文化的小物件,成為游客了解濟南的一扇窗口。
濟南的文創市場也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
濟南公交推出的油旋兒公交車卡,將傳統美食與日常通勤工具相結合,成為濟南飲食文化的移動廣告牌;濟南市博物館的銅鸮卣透光書簽、粉彩三孔葫蘆瓶立體冰箱貼等文創產品,通過巧妙設計,讓文物 “活” 起來,拉近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距離。這些創新案例,為濟南文創產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為了讓濟南的文創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相關部門和企業積極拓展銷售渠道,構建多元化的銷售網絡。
線下方面,在濟南的各大景區、博物館、文化街區等設立文創產品專賣店或專柜,方便游客購買。同時,舉辦各類文創產品展會和市集活動,為文創企業提供展示和銷售的平臺,促進文創產品的交流與合作。例如,每年舉辦的濟南文博會,吸引了眾多文創企業和設計師參展,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濟南文創產品,成為推動濟南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線上方面,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進行銷售和推廣。許多文創企業開設了官方網店,通過直播帶貨、社交媒體營銷等方式,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銷量。一些網紅文創產品還通過短視頻平臺迅速走紅,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
此外,濟南還加強了與其他城市的文創產業合作與交流,通過參加國內外文創展會、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將濟南的文創產品推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提升濟南文創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聯合創新聚合力
賦能文創產業集群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舉辦的泉在濟南過暑假暨文創設計大賽宣推活動中,濟南已經成立了文化創意產業創新聯合體。聯合體的正式成立,打破了文創產業 “單打獨斗” 的模式,為濟南文創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聯合體秉持市場主導、創新發展、跨界融合、共生共榮的核心宗旨,旨在打破壁壘,推動政策扶持、學術研究、市場需求、資本注入等要素的高效融通,促進跨行業、跨區域的資源整合與共享。其學術顧問團隊匯聚了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首批成員單位則包括了深圳景之藍、前海手繪、香港文創圈(中國)等國際文創領域的領軍企業。
依托聯合體的資源優勢,濟南文創產業得以吸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協同參與文創產品開發全流程,推動創意從構思到落地轉化。
同時,聯合體還聚焦人工智能生成設計、元宇宙場景搭建、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開展文化IP數智化重構、沉浸式文旅體驗升級等創新實踐,進一步打通“產學研用”大文創產業鏈條。聯合體將助力文創產品從“創意”到“落地” 再到“出圈”,推動濟南文創產業邁向“集群發展”新征程,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創產業高地奠定堅實基礎。
泉在濟南,創意無限。從 “一年四季?泉在濟南” 城市IP的打造,到文創市場的創新探索,濟南正以泉為筆,書寫文創產業發展的新篇章。在文化與創意的交融中,濟南這座千年泉城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向著文化強市、世界泉水之都的目標闊步前行。(圖片來源:“泉”在濟南系列活動工作專班,視覺中國)
初審編輯:謝瑋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