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謝瑋
4月6日,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交通先行”建設啟動暨京臺高速改擴建工程開工活動舉行,拉開了省會經濟圈交通建設的熱潮,必將為濟南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提供有力支撐,也將有力助推7市更好地“抱團發展”。

濟南報業全媒體 梁大磊 攝
7市牽手 為強省會建設帶來良機
隨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區域一體化向縱深推進,城市發展告別單個城市為中心進行擴展的階段,進入了以“都市圈、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發展的“圈群”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動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
省會經濟圈涉及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等7市,2019年常住人口為3717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6.9%。2019年GDP總量為26404.87億元,占全省GDP的的37.2%。這兩項數字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在三大經濟圈中可謂地位顯著。剛剛過去的2020年,省會經濟圈7市實現GDP27466億元,增長3.8%,高于全省0.2個百分點,增速在三大經濟圈中位列第一。
打造省會經濟圈,通過7市一體化發展,將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形成整體合力,構建起統一的土地、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市場,形成更加合理的國土開發格局和產業布局,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力引擎。對濟南而言,這也是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的重要機遇。
交通先行 省會成為四通八達的樞紐城市

建圈入群,交通先行。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作為8項工作的首位,充分說明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包括了共建軌道交通網、暢通經濟圈公路網、提升航空樞紐服務功能、貫通航運“黃金水道”、構筑數字化經濟圈等五項內容。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建設高效便捷、互聯互通的交通體系,能有效打通區域內部交通血脈連線,將7市緊密聯系起來,更好地匯聚車流、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實現人員交流、商品貿易、信息流通、技術推廣等資源共享,為經濟發展打上“強心劑”。同時,交通一體化有利于促進7市對外開放與深度合作,促進地區間產業合作和經濟發展。
對濟南而言,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我省提出要“加快建設濟南高質量現代化內陸開放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隨著交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更好地實現互聯互通,濟南的交通樞紐地位將更加穩固。另一方面,作為省會經濟圈的核心城市,車流、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將更快速便捷地匯聚到濟南,為省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此外,濟南也是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省會經濟圈內實現1小時通勤,還將與“鄭州-西安-蘭州-西寧”高鐵銜接,形成沿黃“一字型”高鐵大通道,濟南到鄭州從4小時減少至只需1.5小時,到西安、武漢、成都、重慶等都縮短一半時間,構建陸海統籌立體交通體系。
因為,推動交通先行,既能更好地發揮濟南在省會經濟圈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將使濟南成為聯通省會經濟圈與沿黃城市群的重要樞紐城市,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撐。
搶抓機遇 與兄弟城市互利共贏

建圈入群,既是機遇,更是使命。作為省會經濟圈的核心,濟南強則圈層強。《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7項具體措施,幾乎每一條措施都涉及到省會濟南,尤其強調濟南對周邊城市的引領帶動與協同發展。這與目前全國城市發展的格局相一致,鄭州師范學院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課題組撰寫的《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綜述及發展態勢》一文提到,國家中心城市特別注重區域引領、輻射帶動,目前中國已經形成的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原、長江中游、成渝、哈長、遼中南、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北部灣、關中平原等城市群,都有核心城市的帶動。因此,對濟南來說,發揮省會經濟圈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可謂責無旁貸。但從目前情況來說,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并不是很高,輻射帶動力還有待提升。
勇擔使命,搶抓機遇,就要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目前,濟南市在建重點交通項目20個,總投資1670億元。推動這些項目加快建設,既要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勁頭搶抓進度,還要充分考慮協同發展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常態化溝通渠道,抓住機遇,協商解決、合力推動各項規劃項目的實施和建設,形成推進項目建設的合力。
勇擔使命,搶抓機遇,還要做好統籌謀劃。隨著省會經濟圈戰略的深入推進,濟南如何更好地布局產業?新的形勢下該策劃儲備什么項目?作為核心城市,濟南如何實現與兄弟城市的互利共贏?這些工作不能只靠市場的力量來推動,還要依靠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創新策劃。
勇擔使命,搶抓機遇,更要敞開胸襟,拓寬視野,強化“一盤棋”思想、貫徹“一體化”理念,朝著目標不懈努力。無論是推倒各種行政壁壘的“籬笆墻”,還是打通要素流通“看不見的邊界”,都需要展現更大的突破決心、更強的改革魄力。對我們而言,既要做好濟南“自己的事”,也要做好省會經濟圈“共同文章”,讓合作的種子結成豐碩果實。
從頂層設計到逐步落實,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畫筆,正在描繪出美好明天。我們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感使命感和機遇意識,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足的干勁,全力推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努力在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中展現濟南作為、彰顯濟南擔當、作出濟南貢獻。 (濟南日報 記者:王彬)
嘀嗒出行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嘀嗒今年準備在濟南大力發展順風車,同時借助平臺全力提升出租車的載客和拼客率。哈啰出行公關部山東負責人認為,隨著濟南地鐵成網運營,許多長距離出行可以通過地鐵實現,而共享單車會起到接駁作用。[詳細]
4月6日,游人走在黑虎泉西側剛剛鋪裝完成的石板路上。時下,黑虎泉片區環境提升工程正加緊推進,施工人員從護城河南岸琵琶橋向白石橋鋪裝表面帶有不規則花紋、防滑的青石板。據了解,整個環境提升工程計劃將在月底前完成。[詳細]
4月7日,在濟南北園大街以北、東濼河西側,沿著東濼河路修建的歷黃路主體成形,部分路段已經鋪設了瀝青,快車道兩側綠化帶栽種了苗木,與北園大街交會處的導流綠化帶也已修建成形。[詳細]
原標題:省會經濟圈“一圈同城 交通先行”建設活動啟動,拉開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必將有力助推7市“抱團發展”。省會經濟圈涉及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等7市,2019年常住人口為3717萬,占全省總人口的36.9%。[詳細]
自2018年年底開始,濟南市開始陸續更換新能源出租車;2018年11月7日,濟南兩輛電動出租車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濟南市出租車開始進入新能源電動時代。濟南市新能源出租車的回空費則按階梯計費的方式收費,6公里(不含6公里)至20公里(含20公里)部分加收50%車公里運價,20[詳細]
2017年5月8日,位于寬厚里的牌坊裡開門納客,作為之前打造的小吃名品,老濟南豬肉串自然成為“招牌”選項,由此更加名聲在外。牌坊裡始終以傳播濟南的小吃為定位,老濟南豬肉大串作為魯菜風味沿襲的一道名吃,也即將跟隨凱瑞集團的步伐走出濟南、山東,讓更多人品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