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童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丁群
10月21日,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印發《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公園城市,以生態視野布局高品質綠色空間體系,打造“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
改擴建“名片”公園
整治提升千佛山北廣場
《規劃》中指出,要高標準推進城市公園體系建設,改擴建趵突泉、五龍潭、中山公園,整治提升千佛山北廣場。
2021年4月30日起,佛慧山生態恢復工程正式完工,原本破舊的北入口得到整治,并于五一期間免費對市民開放。以佛慧山為例,大千佛山片區的生態建設受到濟南市的高度重視,大千佛山片區的綠道連通工程也在積極建設中,證明著濟南市對現有“名片”資源的重視。
公園的改擴建及整治提升,能夠讓市民和游客切身體會到城市功能的完善、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增強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增加公園數量
打造“千園之城”
《規劃》指出,要新建一批綜合公園、山體公園、社區公園,加強街頭游園、口袋公園、小區附屬游園建設,打造人城相融、園城一體的城市公園與休憩綠地系統,增進群眾身邊綠色福祉。
在重視各類公園數量的建設上,濟南市早已邁出腳步,2019年濟南市公布《濟南市“綠城”“花城”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方案》表示,濟南將打造“千園之城”,到2021年底實現全市 500 平方米以上公園數量超過 1000 個。
目前已是“千園之城”的收官之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現在濟南市內,規模達到500平方米的公園數量已接近千數,“千園之城”計劃正在穩步實現目標。
近來,濟南一系列主題公園正陸續對市民開放,如濟鋼森林公園、市中區的望岳康體公園、歷城區的石濟客專郊野公園、槐蔭區的中建錦繡公園等,歷下區的燕山立交橋低線公園更是在國慶開放時節登上熱搜,深受市民們的喜愛和歡迎。

記者從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獲悉,濟南市未來也將全方位加強各類公園建設,讓公園發展形成規模,形成體系。
創新公園形態
適應不同場景
《規劃》中還指出,要創新“公園+”模式,推動公園形態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培育多元應用場景,實現“人、城、境、業”和諧統一。

目前,濟南市正在促進各類適用于不同場景的公園建設,實現“公園+”模式。以燕山立交橋低線公園為例,燕山立交橋下的原本臟亂、灰暗的消極空間被改造成為了可供市民運動、休閑的積極空間。公園通過橋柱對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建設了多個靈活多元化的運動娛樂場地,打造了嵌入式的景觀效果,通過慢行道將其與周邊道路和社區連接,從而打造出一處生氣蓬勃的,具有高度識別性和主題特色的城市公園,為市民群眾提供了全新的體驗。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楊童童
10月19日,濟南高新區胡家岸水稻種植合作社的近3200畝水稻正式進入收獲季,在全程機械化作業的助力下,早晨收稻,晚飯即可享用黃河大米做出的噴香米飯。[詳細]
10月19日,濟南黃河南岸,記者發現不少野生大豆在灌木叢里蔓延,黑色果實已經成熟,部分已經爆裂,明年會繁衍出更多的野生大豆植株。[詳細]
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具有承東啟西、銜南接北的區位優勢,高鐵直達城市數量僅次于北京,“三環十二射”高快一體路網四通八達。近日濟南市發布的《濟南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中提到,濟南將加快建設綜合交通網絡,打造黃河流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詳細]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翻開新基建新篇章。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雙碳”戰略的背景下,打造綠色數字基建勢在必行。浪潮作為領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新基建廠商,將繼續加大在數據中心、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建領域的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