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近日,濟南市“著力增進民生福祉”主題新聞發布會召開。一年來,濟南市用心用情、全力以赴,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了2023年民生實事成績單:
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6.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22萬人;
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55所、新增學位3.9萬個;
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045元、814元,發放救助資金12.7億元;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達到7665家、床位7.63萬張,累計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4142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100%;
新改建城市道路163.5公里,啟動城市更新項目64個,累計發放泉城安居卡7萬張;
建設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18家,建成各類運動主題公園69處、社會足球場214片、健身站點7000余處……

濟南的這份“民生答卷”書寫得特別認真,回答得特別實在。民生福祉從來不是抽象表達,這些實打實的數據,清晰標注著沉甸甸的民生成就,也托起了濟南人“穩穩的幸福”。從小孩上學、畢業生就業,到老年人樂享幸福晚年、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十大行動”,泉城市民生活中的諸多熱點、焦點、難點,都在不斷加碼的民生工程里得到有效破解。
“一年來,我們用心用情、全力以赴,18件為民辦實事事項中的17件已提前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其余1件正按時序推進。”發布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的話語振奮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發布會不同,這場聚焦民生主題的發布會“規格”很高——市長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對今年以來濟南民生工作特別是為民實事辦理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年,是時間的刻度,也是民生進步的標尺;一城,為人民的幸福,必有溫暖明亮的民生底色。而對這場發布會的重視,是濟南對民生事業的態度,更是濟南建設“生活美好的幸福之城”的決心。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學有所教到民生兜底,從守護“一老一小”到婦女關愛行動,從解決住房困難到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從加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供給到提升城市“顏值”,從背街小巷路燈照明維護到公共交通出行……一樁樁民生實事,于貼心處落地,于細微處著眼,將濟南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體驗。人居環境更優美、日常出行更便捷、就業政策更充分、教育醫療更優質、文體活動更豐富、城鄉發展更協調,2023民生實事“成績單”里寫滿了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小確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人人有可獲的優質教育、有可及的健康服務、有可創的穩定收入、有可靠的社會保障,詮釋著從物質到精神全方位為市民謀幸福的城市初心。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關系發展,發展決定民生。發布會上,于海田介紹說,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持續向好、量質齊升,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5%,多項主要經濟指標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打下了堅實基礎。1—10月,全市民生支出886.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79.2%。
在財政“緊平衡”的情況下,今年“錢袋子”近八成投向了民生,更多資金用于落實各項公共服務的基層,以真金白銀的投入回應民生關切,“錢袋子”里的民生溫暖,讓可持續發展的濟南始終流淌著可持續共享的幸福。
看得見綠水青山,聽得到泉水叮咚;出門步行僅需一刻鐘,即可一站式享受購物、社交、文化、休閑等多種便民服務,實現家門口的幸福;“一城山色、涌動泉城”登山游泉打卡成為市民健康生活新時尚……用群眾的“幸福指數”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含金量”,千年古城濟南的“幸福標簽”愈發深入人心、令人憧憬。
從超然樓的爆火,到“city walk濟南”受追捧;從首屆“海右人才節”、 2023屆濟南大學生畢業典禮引鳳來棲,到第六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磁吸”全球創客;2023濟南(泉城)馬拉松、2023全國游泳錦標賽等諸多大展大賽成功舉辦,看得見、摸得著,年輕態、潮流范的濟南讓人們看到,這座城市信心與活力的肌理愈加顯露,追求城市外在美與內在美有機融合的鏗鏘步伐,也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情懷讓濟南人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莎士比亞說:“城市即人。”人民的幸福指數,就是城市的發展高度。堅持發展為民的價值取向、民生優先的行動指向,聚力做大經濟總量、辦好民生實事、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未來,濟南還會有更多愿景,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原標題:這份“民生答卷”,寫滿了濟南幸福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2022年12月16日,《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高排放禁用區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正式印發,2023年1月1日起實施。答:我市采取分步實施、逐步加嚴的方式執行非道路移動機械高排放禁用區規定,不搞“一刀切”,不搞“齊步走”。[詳細]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根據《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創建評定管理辦法(試行)》《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評定細則》,省文旅廳組織開展了第三批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評選工作。[詳細]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建設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18家,建成各類運動主題公園69處、社會足球場214片、健身站點7000余處…… 濟南的這份“民生答卷”書寫得特別認真,回答得特別實在。一年,是時間的刻度,也是民生進步的標尺;一城,為人民的幸福[詳細]
在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乘坐交通工具、去商場、電影院等人群密集場所要規范佩戴口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應減少戶外活動,如果一定要出門,建議走路面干凈、積雪較少的道路,如果必經之路上地面濕滑,可以使用拐杖和助行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