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趙曉丹 濟南報道
7月9日,記者從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濟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創新應用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產業規模達到385億元,同比增長42%,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耿汝年表示,濟南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征。
一是產業鏈條持續完備。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覆蓋硬件、軟件、應用、基礎設施等各鏈條各環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上下游企業加速集聚。硬件領域,集聚AI服務器、AI芯片、智能傳感器等生產企業36家,浪潮AI服務器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華翼微電子物聯網安全芯片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40%。軟件技術領域,集聚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人機交互、數據處理等開發企業115家,神思電子智能識別、眾陽醫療大數據、山大地緯智慧信息系統等多個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算力方面,已建成數據中心32家,擁有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濟南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百度智能云(濟南)智算中心等一批算力集群,算力規模超過1900Pflops。
二是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深入開展“AI泉城”賦能行動,重點圍繞制造業、醫療、交通、教育、能源、安防等濟南市重點行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領域,共征集和發布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559個、解決方案724個,覆蓋17個行業和600余家企事業單位。累計獲評102個山東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112個山東省人工智能行業領軍企業、優秀企業、優秀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典型應用場景,入選數量均居全省第一。
三是平臺載體提級擴容。建成面向先導區的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測試驗證、數據算法、培訓實訓等服務,人工智能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山東(濟南)人工智能島核心展示區加快建設,打造集場景展示、技術體驗、交流合作、人才培養、咨詢服務、示范培訓等于一體的成果展示匯聚區。積極申建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濟南·人工智能),打造人工智能創新資源、高端人才集聚區。
四是人才支撐持續夯實。全市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人員達到7000余人。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12所駐濟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人工智能領域省級公共實訓基地達到6家。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領域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計劃39人,3家企業獲批省級人才引領型企業。
五是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從技術創新、產品推廣、應用示范、企業培育、園區聚集等方面精準支持企業發展,近3年全市累計兌現獎勵資金超過6900萬元,惠及企業136家。成功舉辦世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大會、首屆濟南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高端峰會暨黃河流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博覽會等10余場高端峰會論壇,先后發布《黃河流域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合作宣言》《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地圖》(1.0、2.0版)《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白皮書》《濟南市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和解決方案資源池》等一系列重磅成果,濟南人工智能產業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
初審編輯:趙曉丹
責任編輯: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