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古邑章丘,歷史沉淀,遺址星羅,文華流轉。
章丘區歷史文化遺址眾多,如璀璨明珠,以時間為線,串接起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
遺址之光,照亮歷史長河
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是中華血脈的沉淀。
章丘有古遺址124處、古墓葬10處,其中,國家級古遺址5處,省級古遺址2處、省級古墓葬3處。城子崖遺址、西河遺址、洛莊漢墓、危山漢墓、焦家遺址5處歷史遺址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新發現”。城子崖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西河遺址、焦家遺址等8處遺址入選“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入選數量全省第一。
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發現地和命名地,匯集龍山文化城、岳石文化城、周代城“三城疊壓”。焦家遺址文化遺存主要屬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并存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漢代遺存,是中華文明禮制物化表現形式的源頭之一,大汶口文化中期的城址,是目前黃河下游最早的史前城址。洛莊漢墓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堪稱西漢初年王室的“地下實物資料大全”,東平陵故城是山東地區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城址之一,至今仍盛傳“先有平陵城,后有濟南府”的說法。
傳承之魂,綿延文明薪火
近年來,章丘區在遺址保護上不遺余力,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工程,為文化遺產傳承提供了堅實的平臺。
城子崖南城門展示區、西城垣展廳、城垣遺跡本體游覽區、北城門一門三道、東平陵東城墻本體保護修復等,使遺址的保護與展示相得益彰;
洛莊漢王陵考古遺址公園的改造提升,增強了遺址公園的游覽、教育等功能;
即將完成的城子崖西城垣展廳項目將運用AR、VR等高科技手段,再現城垣歷史演變,給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
如今,章丘正走出“考古圣地”的象牙塔,主動走進大眾身邊。西城垣保護展示、南城垣4號探溝保護修繕、北城壕東段保護展示、焦家遺址考古大棚展示、洛莊漢王陵主墓區整治提升等項目將逐步向公眾開放。同時,積極推進省考古院章丘龍山文物保護基地、古譚國文化陳列館及焦家遺址考古教學基地建設項目落地。這些項目將成為章丘區獨具文化魅力與歷史底蘊的公共文化空間,成為最具歷史特色的文化傳承與教育基地。
創新之路,激發時代脈搏
章丘區堅持文化遺址保護與利用并重,活化與轉化同行。打破傳統管理經營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管理,提高遺址公園的吸引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創建“龍山書院”品牌,舉辦交流座談、文藝演出、文化宣講等活動,助力講好龍山文化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同時,將龍山文化、焦家遺址融入基礎教育,培育學生文化自信與歷史責任感。
今年以來,章丘區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 串聯多個重要遺址,在濟南市率先開展“史前文化”及“漢文化”考古研學產品的開發和研學路線的打造。
在城子崖遺址,通過參與遺址探訪、陶藝制作等活動,親身體驗4000多年前先民的生活,探尋史前文化的奧秘;
在焦家遺址,跟隨考古工作者的腳步,學習考古發掘、文物修復,觸摸中華文明的脈絡,領略文明拂曉、禮出東方的莊嚴與神秘;
在洛莊漢王陵,穿漢服、習六藝、演繹漢代經典故事,讓漢韻國風在青年人心中生根發芽;
在東平陵故城,踏上古城墻,親身見證漢代“王者之城”的雄偉與滄桑……
考古不再是學者的專屬,更是青少年的文化盛宴。孩子們在親手觸摸歷史的脈絡時,感受文化的魅力,種下文化的種子。在這里,每一次挖掘都是對歷史的尊重,每一次研學都是對文化的傳承。
千年古縣,不止千年。這些被喚醒的歷史文明,正引領著章丘走向歷史深處,去找尋那把打開塵封記憶的鑰匙。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