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
大眾網記者 魏俊怡 曹博宇 濟南報道
1月15日,濟南市人大代表,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延學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專訪。寧延學代表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展現了“走在前、挑大梁”的省會擔當。報告強調“必須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對做好就業、社保、人才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做好全年工作提供了指引和目標。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的重要支撐,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經濟大局。2024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創新構建“四個對接”工作機制,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重點群體、培訓機構和市場資源,全力拓崗位、摸需求、提技能、促匹配,推動就業工作提質提效,城鎮新增就業21.59萬人,全市就業形勢穩中向好。一方面,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優化調整“濟南市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40條(2024版)”,制定出臺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高質量充分就業15項措施,落實發放高校畢業生吸納就業、社保、見習等補貼8880.4萬元、惠及畢業生2.01萬人。組織“選擇濟南·共贏未來”駐濟高校系列雙選會70場,提供崗位信息51.1萬個。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幫扶就業1.48萬人,開發就業見習崗位2.7萬個。另一方面,突出抓好企業用工服務保障。聚焦主導產業、重點領域用工需求,建成全省首個公益性技能培訓線上平臺,推出智能制造、家政養老等50余個課程,探索“企業提單、機構接單、勞動者選單”技能培訓模式,推動技術技能培訓提質增效,開展技術技能培訓20.5萬人次,高質量完成16萬人次的民生實事任務。延續實施部分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舉措,為5.6萬家企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3.23億元。開展先進制造業就業支撐行動,成立用工服務專員隊伍,及時幫助比亞迪、重汽等重點企業解決用工需求10萬個,為推進項目落地達產、企業增能擴產提供了有力要素保障。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調要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并對產業就業協同聯動、抓好重點群體就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開展技能培訓等作出了安排部署。2025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和“項目提升年”要求,全力以赴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為加快推進強省會建設貢獻人社力量。一是完善就業政策體系。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出臺我市高質量充分就業實施方案,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強化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的就業支持,推動產業發展與就業促進協同聯動,著力抓好崗位開發和用工保障。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至今年12月31日,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穩定崗位。二是優化重點群體就業服務。依托駐濟高校建設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開發就業見習計劃崗位1.5萬個,開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攻堅行動,舉辦“選擇濟南·共贏未來”等駐濟高校畢業生招聘活動,形成銜接校內校外、助力成長成才的服務支撐體系。開展“四個對接”精準服務,深化“社區微業”,推進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特別是通過“大數據+鐵腳板”,切實抓好重點群體就業。開展“15分鐘就業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融合試點,打造擴就業、促消費的重要載體。新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1.5萬個以上,兜底幫扶就業困難人員。三是推進創業帶動就業。高標準建設運營黃河流域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提供鏈條式、專業化、綜合性服務,吸引集聚大學生來濟創新創業。深化山東博士(后)國際創新創業園建設,依托省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中國(濟南)新動能創新創業大賽等,大力引進博士(后)人才項目,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廣闊平臺。建強濟南留學人員創業園,構建綜合示范園引領帶動、專業留創園協同支撐的發展格局,支持海外人才來濟創新創業。加大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創業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創業街區,釋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四是開展大規模技能培訓。圍繞康養托育、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主導產業、重點領域,實施“技耀泉城”培訓工程,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探索組建智能裝備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細分領域技能人才發展聯盟,開展“訂單式”“項目制”培訓,加快塑造現代化人力資源,讓勞動者增技增值增收。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