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港寧
責任編輯:張娜
近日,山東劇院座無虛席,掌聲與樂聲似汩汨涌動的泉水,與泉城同頻同拍。

歷城二中藝術團帶來的“多彩族韻 弦歌飛揚”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為“2025濟南國際泉水節”暈染開一層直抵人心的文化泉音。當最后一縷音符沉入寂靜,臺下的掌聲仍在劇場里回旋,觀眾的目光膠著在舞臺——100顆少年的心,100雙尚顯稚嫩的手指,竟能讓琴弦震顫出歲月的厚重,讓笙簫流淌出山河的壯闊,將民族音樂的千般韻味、萬種風情,演繹得如此動人心魄。
這場盛宴,不只是藝術的亮相,像一把鑰匙,叩開了人們與民族文化深處的共鳴;更似一座橋梁,悄然連接起更多的人們與民族文化深處的共鳴。
亮點一:少年奏響民族交響,創國內中學生演出先河
“從未想過中學生能把大型民族管弦樂演繹得如此震撼。”散場時,觀眾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本次音樂會的12首曲目,涵蓋了《奮起》的激昂、《郎歌》的悠揚、《沙迪爾傳奇》的神秘,更有《瑤族舞曲》《難忘的潑水節》等承載民族記憶的經典之作。
值得關注的是,整場演出中,《七彩之和》作為國內中學生首次完整演繹的大型民族交響作品,以七大樂章的恢弘結構,將蒙古族、回族、朝鮮族等九個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熔于一爐。孩子們用二胡的婉轉、琵琶的清脆、嗩吶的高亢,勾勒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民族畫卷,刷新了青少年藝術實踐的高度。

亮點二:名家執棒傳幫帶,6天排練見證“勤志”精神
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曲祥、中央民族歌舞團首席指揮溫鋒超、校園新生代指揮田玉坤,時而輕揚手臂,時而俯身引導,與孩子們的默契互動成為演出另一道風景。作為歷城二中國樂團藝術總監,曲祥教授坦言:“6天時間完成12首大型曲目的合排,對專業樂團都是挑戰,這群孩子靠的是‘勤志’二字。”
幕后故事更動人:每天10小時排練外,孩子們利用還會合理安排學習與琴房衛生整理等。“琴房里放課本,后臺擺書桌”一直都是歷城二中藝術團的常態。這種“藝術與學業齊飛”的狀態,正是歷城二中“雙線育人”理念的生動寫照——既讓藝術滋養心靈,又以文化夯實根基。

亮點三:國樂傳承結碩果,美育之花綻放在泉城
這場演出的成功,并非偶然。作為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獲獎數量最多的團隊,歷城二中藝術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培養超千名藝術人才,2023年斬獲2項國際金獎,2024年包攬山東省聲樂、器樂、舞蹈三大賽冠軍。其國樂團300余人的規模,更成為傳承國樂的重要力量。
“以樂為媒,讓孩子們在民族音樂中觸摸文化根脈。”藝術團團長趙立秋說。近年來,學校通過“聞韶樓”藝術館、美育館等陣地建設,邀請藝術家駐校指導,甚至將課堂搬到鄉村學校——僅今年,團隊就為歷城區薄弱學校送教30余次,讓國樂之美浸潤更多心靈。

當泉水節的清韻遇上國樂的悠長,這場演出早已超越了“表演”的范疇。它是歷城二中“以美育人,立德樹人”的答卷,是齊魯大地美育改革的縮影,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的見證。正如曲祥教授所說:“今天的舞臺,是為了明天有更多孩子愛上國樂,讓民族的聲音永遠飛揚。”

讓弦音繼續縈繞吧。這壯闊交響不僅是國樂少年們的高光時刻,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春血脈中的奔涌。讓民族之魂在代代傳承中愈發昂揚,奏響跨越時空的時代強音。(通訊員 范振虎)
初審編輯:趙港寧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