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趙港寧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趙港寧 濟南報道
在“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濟南能源集團所屬濟南能源工程集團以高度的生態責任擔當,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工程建設全流程。通過數字化賦能、機制創新與技術升級,在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領域打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施工樣板”。
數字化管理強根基 源頭筑起污染防控屏障
作為工程建設領域綠色轉型的踐行者,工程集團開發施工機械管理臺賬系統,采用“錄入+查驗”閉環管理方式構建起數字化管理全流程,在關鍵的進場管控環節,管理流程層層遞進、嚴謹高效。工作人員首先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基礎信息的精準錄入,同步上傳環保編碼電子憑證,詳實登記進場時間及現場責任主體。隨后,專職技術人員對機械備案資質開展嚴格核驗,并實施專業的污染物排放檢測,對通過全方位查驗的機械,即時核發《尾氣檢測合格卡》。
同時,將核心檢測數據同步上傳至工程項目智慧管理平臺,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電子身份檔案”,從源頭筑起污染防控的堅實屏障,為綠色施工注入數字化動能。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為588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建立“電子身份檔案”,形成完整的設備環保數據庫,為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實現從“事后治理”向“源頭防控”的根本性轉變。
多元協同強監管 科技賦能綠色轉型
為壓實環保管理責任,工程集團在各施工現場顯著位置設置監管公示牌,全面公開國家及地方生態環境管控要求、在場機械基本信息及環保管理責任人,以公開促規范,以透明強監督。這一舉措不僅明晰了層級管理責任,更暢通了社會監督渠道,形成了“政府監管、企業主責、社會協同”的多元共治格局。
聚焦施工設備綠色轉型這一核心課題,工程集團加速推進“數字+綠色”融合發展。大力推進企業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運用工程項目現場管理平臺、和工程、I8系統、智慧工地、智慧安全帽等系統進行項目管理,提升項目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在積極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徑中,工程集團首批采購了4臺充電儲能車,試點推廣充電儲能車替代柴油發電機,助力打造“零排放”動力供給模式。
從建立電子檔案實現精準管控,到推廣新能源設備踐行低碳理念,濟南能源集團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未來,集團將持續深化數字化轉型工作,進一步拓展綠色施工相關實踐的深度與廣度,不斷提升自身在綠色低碳技術應用、環保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為濟南綠色低碳發展貢獻力量。
初審編輯:趙港寧
責任編輯: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