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記者 劉大帥 濟南報道
9月4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高新區專場,介紹濟南高新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業強市”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凝心聚力加快“三次創業”,不斷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所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的有關情況。據悉,濟南高新區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塑造工業經濟新動能,累計培育6家獨角獸企業、6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10家瞪羚企業、112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3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突破2500家、3000家,形成了“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發展生態。
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福濤介紹,濟南高新區積極推動多層級實驗室聯動、學科交叉融合和產學研協作,新布局一批創新平臺,科創城、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等高端平臺加快建設,“電磁橇”等科學裝置成功運行,新重組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2家,建成省重點實驗室16家、市重點實驗室110余家,聚集省級以上研發機構514家,搭建起布局完善、立體多元的區域創新體系。各類創新主體加快壯大。搭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平臺,構建“全周期培育、全流程護航、全方位提質”培育體系,累計培育6家獨角獸企業、6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10家瞪羚企業、112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3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突破2500家、3000家,形成了“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發展生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堅持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梳理重點領域實施定向突破,組織實施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320余項,獲批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56項,量子通信、電磁驅動、基因編輯等取得國際領先成果,去年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3項、省科學技術獎18項,2項成果入選“山東十大科技創新成果”;今年獲評山東省技術發明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項,分別占全省的12.5%、6.32%。
濟南高新區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系統工程,既抓量的合理增長,又抓質的有效提升,以新路徑提升硬實力、增強新優勢。堅持向智而行,著力打造全省領先的“智改數轉”示范區,3個集群入選首批省數字產業集群,4家企業入選首批省數字產業先鋒企業,獲評7個省級“產業大腦”,近三年認定首版次軟件318個、首件套電子產品20個,累計建成5G基站5000余處,累計獲評省“晨星工廠”51家、省級以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智能工廠31家,24個項目入選省級“工賦百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揭榜掛帥試點。堅持向綠而興,深入完善“國家-省-市”三級綠色制造梯度培育機制,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行動,形成龍頭帶動、梯次合理的綠色制造發展格局,累計培育國家級和省級、市級綠色工廠6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8家,規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始終保持國家高新區領先水平。今年,濟南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進一步擦亮了高新工業的“綠色”底色。
初審編輯:劉大帥
責任編輯:曹亮
在蒼翠繁密的林海間,長清區國有大峰山林場護林員張傳林如往常一樣,背起巡山背包,拿著望遠鏡,踏上了每日例行的巡護之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