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在濟南,五金配件哪里賣得最齊全?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建華五金機電市場。1983年,建華五金機電市場建成營業。41年里,伴著建筑、裝修行業的繁盛,這個市場里的各色五金配件“走進”了數以萬計市民家中。如今,這一老牌市場即將搬遷,它將何去何從?
41歲老市場要搬了
市民紛紛“回憶殺”
濟南建華五金機電市場位于歷山路與北園大街交叉口西北角。
大棚頂、水泥地、窄走廊、暗燈光,被貨架分割成的簡易攤位里擺滿了各種五金機電工具。與市場外的摩登大樓相比,這里的一切都讓人感覺“上了年紀”。
時值年關,建筑裝修行業淡季,市場上顧客寥寥無幾。生意冷淡,走廊里,不少商戶揣著暖手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
從事閥門批發生意的張永(化名)正忙著拿手機到處拍拍,想用鏡頭記錄下市場最后的樣子。在此干了二十多年,想想馬上要搬走了,張永很是不舍。
半年前,建華五金機電市場納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東片區項目房屋征收范圍。

近日,張永等商戶陸續收到《告知書》,市場將整體搬遷至北鄰的居然之家內。不過,由于商戶們在原市場的房租交至2024年3月底,市場搬遷工作或將在今年3月中旬開始。

“一半的青春都留在這了,在這里有更多的是情懷和難忘。”張永把視頻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并寫了這句話,沒想到卻引發了市民回憶潮,不少人在評論區里紛紛留言,回憶起以前建華的繁榮時刻。

對于很多濟南人來說,建華就是濟南五金機電行業的招牌。
“以前花園路五交化、柳行五交化和建華五交化是濟南五金批發市場的前三名,后來建華發展比較好,沒用多少時間就超過了另外兩家。”看到張永的視頻,53歲的張曉東(化名)頗有感慨。
“外來客”占了一半
十年前生意好得不得了!
據悉,1983年10月6日,建華五金機電市場正式營業。40多年里,伴隨著濟南眾多裝修隊的“腳步”,市場里的各種配件走進濟南千千萬萬家中,托起了不少濟南人的“安居夢”。在這里,有很多人子承父業,一家兩代人在市場經營著生意。
在拍攝視頻時,張永經常會碰到相熟的商戶,他們交流起來都操著一口南方話。
“我們很多人都來自浙江溫州、臺州那邊,還有江蘇、福建的。”張永介紹,雖然建華是個土生土長的濟南市場,“外來客”卻占了一半以上。
據張永等商戶們講述:五金機電生意,南方人比北方人做得早一些。從八十年代末開始,聽說濟南建了一個五金機電市場,陸續有南方人帶著“南方五金貨”來濟南謀生。“慢慢拓展開了濟南、周邊乃至山東省外的五金機電市場。”
“2005年到2015年,是市場最紅火的時候,那時候只能說‘人滿為患’。濟南大大小小的裝修隊、建筑工程公司都在我們這拿貨。”談及這些年的經歷,張永說,就像坐了過山車,“打個比方,以前一塊錢進的配件,賣到三塊都有人搶著要;現在別說賣一塊五了,能一塊一賣出去就很不錯了”。

“以前生意好的,不少商戶一年能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現在,市場上年賺幾十萬的商戶沒幾家了。除去日常開銷,能留個幾萬塊回老家過年就很不錯了。”賣排污設備的商戶老孫說,2015年往后,市場里除了一些大商戶有固定的成交走量外,大部分中小商戶生意開始走下坡路。
更有不少商戶坦言,隨著近幾年網購的興起,實體五金機電市場的生意更加“雪上加霜”。
搬不搬進新市場?
有的遲疑,有的果斷
1月10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居然之家內部正在裝修,完善配套設施,外部已經懸掛上五金機電商場的招牌。
“大上周就告訴我們,新市場可以選店鋪交定金了。”從事勞保批發生意的劉先生說,雖然搬遷的消息傳出來有段時間了,但因為不知道搬到新市場后客流量如何,所以不少商戶還在觀望中。
雖然對新市場充滿了期待,但上漲的房租,讓不少和張永一樣做好準備搬遷的商戶犯了難。
“做生意都想要好位置,可是人流量最好的一樓房租已經漲到10元了,外加0.5元物業費,不少好位置都沒了。”商戶們透露,與老市場相比,新市場成本上漲不少。以新市場20平大小的攤位為例,房租和物業加起來一年要多支出4萬多元,在當前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高層便宜,但客流量夠嗆。”張永說,新市場一共4層,樓上租價相對便宜,但考慮到人流量、不容易重物搬運,不少商戶望而卻步。
有人遲疑不決,有人卻是果斷行動。
11日下午,新市場招商辦公室內,劉夏(化名)等六七十名商戶正在排隊選位置,“先交一萬元的定金,才能選,希望能搶上好位置。”劉夏說。

在劉夏等商戶們看來,歷山路、北園大街交叉樓西北角一帶已經成為濟南全市五金機電生意的地標,“這里產業鏈齊全,無論是商家組貨還是客戶選貨,都能一站式配全。”劉夏說,如果能選上合適的店鋪,自己會第一時間搬到新商城。
前有“金牛”“白鶴”之鑒
老市場的外遷、升級是必然
事實上,建華五金機電市場作為一個處在老城區的老牌專業市場,無論是轉型升級還是搬遷,在濟南城市更新發展進程中都是繞不開的必然。
漫步市場一周,建華這個服役多年的老市場“毛病”盡顯——臟亂差、交通擁堵,與周邊日益成熟的現代商業氛圍格格不入。

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7年的《濟南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修編(2016-2020)》中,便對建華五金機電市場在內的濟南187個批發市場制定了詳細的外遷規劃。其中,北至北園大街、南抵經十路、西到緯十二路、東至二環東路所圍合區域內批發市場全部搬遷至區域外發展或轉型升級至商場化發展。
1月6日,作為本土瓷磚龍頭、建材航母的金牛建材市場歷經四年升級改造后開始試營業。面對行業的迅猛發展和市場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的迫切需求,2019年底,迎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大潮,金牛集團正式走上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道路。
除了“金牛”,濟南的老牌建材巨頭,還有“白鶴”。由于北湖片區的開發需要,白鶴市場四年前便開始了“西遷”。據悉,在原有經營品類基礎上,白鶴集團將在新市場建設物流園區、電商園區等多個功能區,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如今,跟隨金牛、白鶴的腳步,建華作為專業市場也加入轉型行列,推動著城市更新的進程,濟南專業市場提檔升級也將“再進一城”。
“傳統批發市場外遷,本就是大勢所趨。”濟南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分析,當前國內眾多大城市都在醞釀或推進批發市場外遷的工作,濟南在“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大背景下,外遷和改造批發市場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城市“騰籠換鳥”、推動產城融合,都有著積極意義。
“我們希望全新的環境能帶來更多的顧客,讓生意更好。”14日,劉夏終于選上了她中意的店鋪。她相信,新的市場,就是新的轉機。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