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增長至106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將增長至33%,中國會成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
銀發經濟大致分為日用品經濟、保健品經濟和效勞類經濟等。銀發經濟行業帶動機構養老、日間托養、上門護理等需求,同時也帶動了開發清潔衛生、飲食起居、生活護理等方面的產品銷售。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現在已經有全世界20%以上的老齡人口,而且未來可能會增加,對銀發經濟有相當高的市場需求。”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銀發經濟”尚處“藍海”,一邊是老年人日漸旺盛的消費需求,一邊是企業不斷探索與需求適配的產業服務,一個規模或達億萬級的市場方興未艾。而如何有效解決資本市場對于養老行業的盈利顧慮,讓他們敢于投資和布局變得非常關鍵。
長者食堂背后的“經濟賬”
“提到老年人的需求點,我最先想到的是吃怎么解決。”作為剛剛退休的“新銀發”人,61歲退休干部馬云霞告訴記者,“退休老兩口在家做一頓得吃一天,我特別關心身邊的‘長者食堂’什么時候能建好。”
馬云霞的“心愿”在山東多地早已成為現實。
12月6日中午11點,在濟南市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鐵路南苑未來健康生活社區暖陽時光長者食堂,已有老人前來就餐。“這里90%以上居民為濟鐵職工及家屬,退休職工較多。暖陽時光長者食堂是社區聯合山東中鐵文旅發展集團和藍海集團聯手打造的,目的就是為社區老人提供更好的用餐服務。”暖陽時光長者食堂負責人秦文保告訴記者。

暖陽時光長者食堂外擺放的長者助餐政策 戴岳/攝
近年來,濟南市全面推廣建設“助餐工程”,精準補助老年人群,探索打造了覆蓋城鄉、全員推進、“普惠+優待”長者助餐服務模式。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區助餐場所550處、農村助餐站點2040處,實現了鎮街全覆蓋。
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長者食堂運營壓力大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在各地如火如荼開設長者食堂的背后,有本“經濟賬”要算清楚。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長者食堂公益屬性突出。大部分長者食堂由政府牽頭,在給予一定的補貼下進行市場化運作。但可以預見,這并非長久之計。現實情況是,一些完全市場化運作的長者食堂,企業運營情況并不樂觀。
“每月房屋租金5萬元,水電煤費5萬元,再加上人工成本,一個月運營支出要18萬元,這還不算食材等其他成本。我曾計算過,每天營業額在1.6萬元左右,才能維持平衡。”濟南一家長者食堂負責人對記者坦言,“現在每天營業額在6000元左右,虧損是必然的。如何在保證公益的基礎上,做到微利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長者食堂想要完成收支平衡是比較困難的。
濼源街道科技街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達1600余人,占社區總人口的60%,助餐需求非常旺盛。濟南市市中區濼源街道民生保障服務中心副主任杜瑞雪介紹,2019社區改造之初,考慮到街道居民老齡化嚴重,將養老設施和辦公設施同步建設,在養老方面提供了場地的基礎準備。在多方考察后,將科技街社區長者食堂交給山東右典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下稱“右典健康”)獨立運營。
同部分長者食堂需要運營商承擔房租不同,科技街社區長者食堂房屋由社區提供,省去了租金的費用。右典健康運營總監周海杰算了一筆賬,“一份午餐10元,一葷兩素一主食一粥,成本就9塊7毛8,剩下2毛2的毛利。”
“我從成立食堂開始,每周一到周五都到這來吃飯。80歲以上每人每天8元錢,餐食豐富干凈味道好,服務人員熱心周到,還有周圍老朋友聊天,真心為食堂點贊!”85歲的鐵一中退休教師徐克琳說。

科技街社區長者食堂中老年人正排隊購餐 戴岳/攝
“周邊老年人對長者食堂的認可度很高,現在每天出餐量能達到200人左右。”杜瑞雪介紹道。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長者食堂確實叫好又叫座,但如何在“公益化+市場化”中尋找到良性發展的路徑?這是擺在所有長者食堂運營方面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山東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莊嚴表示,在助老食堂建設上,可以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社會捐一點,子女繳一點,通過資源募集的方式來有效解決當前的困境。
北京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宇軒認為,雖然“銀發經濟”前景廣闊,想象空間巨大,但盈利能力卻有明顯不足,且需要承擔較高的社會責任。如何有效解決資本市場對于養老行業的盈利顧慮,讓他們敢于投資和布局非常關鍵。
破解困境: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
一手牽著企業經營,一手牽著民生建設,是很多養老公司目前的現狀。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潘華認為,目前長者食堂的發展面臨市場化運營程度不高、過于依賴政府補貼、布點分散難以產生規模效益等問題。因此,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將“公益化+市場化”作為長者食堂的發展導向。
當前,已有不少長者食堂開始探索服務升級、模式創新之路。
周海杰表示,企業已經往連鎖經營上下功夫,比如長者食堂部分可以建成像超意興那種連鎖餐飲,增加菜品種類,讓更多消費群體加入,為長者食堂注入新能量,此外其還“利用科技街中央廚房,同時為附近其他5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助餐點提供配餐,通過給其他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配餐或者提供居家配餐上門,擴大助餐人群,減輕一些經營壓力。”
無獨有偶,山東健康集團醫養板塊旗下泰安高新區頤養中心也為社區老人提供送餐服務。

泰安高新區頤養中心員工正在送餐
“今年2月16日我們送出第一份餐食,并增加助醫、助潔、助浴、助行、助急居家六助服務,截至目前,已完成上門居家服務100余戶,居家服務和六助服務2000余人次。”12月8日,泰安高新區頤養中心負責人高慶亮告訴記者。
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企業(組織)服務的重點,主要是以助潔、維修等為主的家政服務,以文體活動、心理關愛為主的精神慰藉服務,以助餐配餐和陪同就醫等生活服務。
確實,跑步進入“銀發時代”,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對老年助餐服務中存在的企業運營成本高等共性難題,潘華表示,不僅可以不斷拓寬市場容量,夯實長者食堂運營的資金保障,還要完善餐飲服務企業、養老機構、市民服務中心等不同主體之間的聯動機制。
“我們一直在發展生活性為老服務業上探索,如何同老人的需求相適配。老人除了助餐這一剛性需求外,還有包括理療在內的需求。我們就在科技街社區北側建設了康復理療中心,推出比市場價格略低的68元/小時的推拿理療項目、9.9元的中藥泡腳項目,都還挺受社區老人歡迎的,也有不少周邊年輕人前來嘗試。”周海杰對記者說,我們也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消費服務,提供生活用品代購、代收代繳、健康管理、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目前,右典健康在省內連鎖運營了52個社區居家、機構等養老服務項目,年服務29000余名老人。”
記者了解到,還有養老機構有更為大膽的嘗試。
泰安高新區頤養中心最早是社區售樓處,后由山東健康物業集團改造成日間照料中心,為周邊老人提供基本照料服務以及活動場所。在了解到老人們的就近養老需求后,山東健康集團內部協同,由山東健康醫養集團旗下運營服務平臺入駐,與山東健康物業集團華新物業聯合開展“物業+養老”合作服務新探索。高慶亮對記者說“現在,中心規劃了72張養老床位,今年3月開始接收第一位老人,目前這里已接收27位老人,為他們提供24小時醫養結合專業照護。”
“泰安高新區頤養中心是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前臺的一次成功嘗試。經過一系列適老化改造和護理床位拓展以及配套服務建設,將居家服務、社區服務、機構養老進行有效鏈接,形成閉環一站式服務。”山東健康醫養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鋒表示,老舊社區老齡化人口密集,居家養老、就近養老市場需求旺盛,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規模小、易復制,藍海廣闊。
銀發族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7%,超過2.6億人;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5%,近兩億人。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全國25省份披露2022年常住人口老年人口情況,其中11省份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9%。從人數上看,山東、江蘇等人口大省,65歲及以上老人數量超千萬。
“此前老人主動支付的欲望是非常低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目前還是以政府購買為主。”右典健康總經理齊俊濤表示,公司一年在濟南市一個區居家上門服務500名老人,這500人中幾乎全是政府購買服務。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由于對象分散、粘合度差、消費意愿低等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大部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缺乏完全市場化獨立生存的能力,對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依賴度較高。
一直做養老服務的周海杰深刻感受到,每年老年人的消費需求都在急速變化。“之前面對的老年人服務需求比較少,都想把錢攢給晚輩。現在剛剛退休的60年代‘活力老人’,不僅有購買能力和服務需求,也舍得為自己花錢。”
周海杰口中的“活力老人”是指60歲到70歲的老人,我國2.6億老人中,60歲到70歲的老人占一半以上。《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指出,隨著“70后”“80后”群體步入老年階段,我國老齡產業需求將在消費模式、需求層次、需求內容等方面發生變化。
從各方數據來看,銀發消費正在崛起,活力加速迸發。
據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數據,2023年上半年,線上適老商品的數量超過2019年同期的2.1倍。
攜程發布《銀發族出游趨勢洞察》顯示,近年來,以50后、60后為突出代表的老年群體顯示出了強勁的消費需求。特別是2023年以來,老年人出境游的訂單明顯增加,1到8月份,老年群體出境游訂單同比增長超過七倍。
從資本角度看,越來越多企業投身養老產業。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養老產業相關企業共有10起投融資事件,總投資金額破億元。
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陳功表示,銀發經濟參與主體既有央企、國企,更有外資、民資等社會資本,主體眾多、形式多樣。中老年功能性食品、智能康復輔助器具、老年護理產品等細分市場正在逐步形成。
此外,越來越多老年人關注個人精神層面的成長。“與老齡化人口形勢相對應的,是近年來日益凸顯的老年大學‘供求矛盾’問題。”國家開放大學原黨委書記、校長荊德剛曾坦言,多數老年大學學習資源不足、名額有限,“一座難求”現象并不鮮見。
“‘活力老人’樂于參加老年大學,還有社區組織的團體舞蹈、樂器培訓活動。我們要抓住這些消費需求,這樣企業也可以長久走下去。”周海杰表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就要積極培育老年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實現養老服務與教育、醫療、健康、文旅等產業協同發展。在快速變化、充滿機遇的銀發市場中,企業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只有深度理解和挖掘老年消費者的需求,企業才能在銀發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