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聶堃
責任編輯:張娜
大眾網記者 趙港寧 濟南報道
“暖”,不僅是一種體感溫度,還是冬季百姓心頭的期盼。在寒風漸起的時節,一道道暖流通過供熱管網,輸送到居民家中,溫暖到百姓心坎。
11月15日是濟南正式供暖首日。自零時起,濟南能源集團所屬熱力集團各換熱站的供熱系統全面進入正式運行狀態。大眾網記者深入濟南熱力集團,對話客服中心和生產管理部,了解今冬保供的相關情況。
引入外援 重塑泉城綠色低碳新篇章
走進濟南能源集團智慧供熱調度指揮中心,密密麻麻的線條布滿墻面上的電子大屏,全市供熱“一張網”整體運行數據實時顯現,繪制出一幅幅溫暖而智慧的城市新圖景。
記者了解到,自11月初,上游熱源升溫以后,濟南熱力集團便開啟了熱態調試工作,為11月15日正式達標供熱做足了準備工作。當前,轄區內8000余公里供熱管網和3200余座換熱站均處于安全穩定運行狀態。
濟南熱力集團生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采暖季,將以石橫、黃臺、章丘、東城智慧等余熱構成主力熱源,持續優化能源結構、穩定能源供應。去年竣工的“石熱入濟”項目今年將首季達產,實現總供熱能力約3500萬平方米,目前已為西部城區2900萬平方米用戶供熱。東城智慧工業余熱也實現了擴容,目前已為東部城區1900萬平方米用戶供熱。今年,濟南熱力集團360座換熱站和1座能源站完成大溫差改造并投用,實現綠色低碳、清潔高效供熱。
為確保多路熱源平穩運行,濟南熱力集團借助人員和無人機設備“雙管齊下”,加大一二次官網的巡檢力度和頻次,尤其是對供熱管網高點和低洼處的巡檢。同時,搶修隊伍24小時全天候應急待命,提前將所有搶修車輛和備品備件準備就位,確保故障搶險時各環節快速反應。
一張智慧大網 鎖住穩穩的溫暖
對于濟南熱力集團而言,通過前方智能分析模塊,將監測監控數據自動生成圖表,用直觀的方式看“全”整個轄區的供熱狀態,已經是多年來的常態運行模式。智慧供熱的“一張網”,鎖住了穩穩的民生溫暖,也串起了高質量發展的脈絡。
目前,依托濟南能源集團ERP“智慧大腦”的智能分析,濟南熱力集團使海量數據的查詢、統計、分析、監控做到全方位、多視角、自定義。在熱用戶監測界面,可以隨時監測到全市3200余座換熱站的供暖量、循環水量、采暖溫度、閥門開度等數據列表。此外,ERP智慧平臺還與天氣預報同步,能夠在降溫前24小時系統做出自動預警提示,預設降溫后所需熱負荷數值,趕在寒潮前提升管網溫度。
“我們以往只能靠人工經驗,對管網進行調度,效率比較低,現在,ERP‘智慧大腦’已建立供熱系統全過程‘數字孿生’模型,顯著提高供熱系統運行調度的科學性、安全性、可靠性,實現自分析、自優化、自決策的自主優化運行能力,實現供熱系統的節能降耗、優化運行?!睗蠠崃瘓F數控部相關負責人說,對于一線供暖管家來說,他們不用再等居民的求助電話,借助傳感器、物聯網,能夠預判哪里可能出現問題,讓被動應對變為主動服務,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熱”心守護 24小時連線溫暖
在濟南能源集團,一條有溫度的熱線,200余個“溫心”座席,全天候守護一座城的溫暖。
走進96969客戶服務熱線,丁零零、丁零零的聲音不絕于耳。工作人員連軸運轉,不停地接聽、解答著市民來電。濟南熱力集團客服管理部負責人蘇巍介紹道,供暖首日,居民訴求反映比較集中,主要以開閥、供熱咨詢以及供熱初期常見的用熱問題為主。“還有些常見的供熱問題,比如暖氣設施出現積氣等情況,我們通過線上指導用戶排氣基本可以解決。用戶無法自行解決的,我們也會第一時間派供暖管家上門進行服務,確保居民家中的溫暖。”
同樣“熱辣滾燙”的,還有在大街小巷奔走的近千名供暖管家,讓市民們能夠享受到穩定的暖氣供應和及時的用暖服務。今年,濟南熱力集團自主研發了供暖管家電話工單助手,并打造手持一體機,實現電話接聽和入戶服務分離,解決了通訊低效、工單處理緩慢以及缺乏有效跟蹤記錄等問題。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管家服務,正提升著泉城百姓的今冬用暖體驗。
濟南熱力集團溫馨提示,如有用熱方面任何訴求,可隨時撥打濟南能源集團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96969或轄區供暖管家電話,濟南熱力將竭誠為市民提供溫暖貼心的服務。
初審編輯:聶堃
責任編輯:張娜